幾天前,“建圈強鏈”首次被寫入了成都市黨代會報告。作為城市未來五年的發展綱領,一次產業端的發展方式新探索被明確。
根據黨代會報告,未來5年,成都將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產業發展方式。
“圈”與“鏈”不是新詞。但相比過去,聚焦產業生態“建圈”,圍繞重點產業“強鏈”,呈現出一條更加完整且立體的產業發展脈絡。其背后,生態圈、產業鏈的邏輯,將引領城市重新審視和構建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產業布局發展。
下一個五年,“建圈強鏈”對成都意味著什么?產業變局下,又如何為城市帶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變革產業發展方式
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在這場重要的會議上,“建圈強鏈”行動全面鋪開。
行動背后的迫切感,來自于城市發展的現實。這一年,成都市全年GDP接近1.99萬億,站在了2萬億的門口。據測算,當GDP邁過2萬億元臺階,全市經濟總量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需要新增810億元的規上工業產值,相當于每年新增200家規上工業企業。
而過去五年,在成都已有1個萬億級產業、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基礎上,能級質量、協同水平、要素聚集等領域仍有短板,又應如何補齊?
“建圈強鏈”寫入黨代會報告,揭示了成都發展理念的變革。
報告提到,要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產業發展方式——這已透露了“建圈強鏈”行動的關鍵。
從2021年底提出“建圈強鏈”以來,成都共確定了20個重點產業鏈。目前,成都市經信局共“領取”了14個重點產業鏈任務,產業門類均為先進制造業。其中,既有產業規模在2020年達到1220億元位居全國第五的集成電路產業,也有產業規模約20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黨代會報告中也專門提到了“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目標,并明確,要堅定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穩步提升制造業占比,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成都市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凱表示,未來五年,成都市經信局要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打響成都智造品牌。
“目標之一,就是構建’支柱+新興+未來’梯度奮進、接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王凱強調,要突出建圈強鏈,聚焦優勢鍛長板、圍繞長板補短板,構建生態提能,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形成一批彰顯城市品牌、體現行業影響的地標性產業。培育一批品牌企業,持續深化領軍企業引育、“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中小企業能力提升計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幫助新希望鞏固提升“世界500強”位勢,支持通威集團沖榜“世界500強”。
他還透露,未來五年,成都將建設一批品牌園區,以國家級開發區和城市新區為支撐,支持工業園區擴大規模、提升品質、做強功能,到2025年,力爭建成1個萬億級園區、4個千億級園區和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精品園區。同時,打造一批品牌產品,實施智造工業精品培育行動,支持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推進品牌建設、拓展國際市場,讓“成都智造”代表成都走向世界。
聚焦物流業產業鏈,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成都市口岸物流辦黨組書記、主任杜進有則在思考,如何利用好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打造物流產業鏈,聚焦市場主體和細分領域建圈強鏈。
他提到一個細節:早期在龍泉驛調研時,當地的許多汽車制造企業都要專門安排倉庫來堆放零部件,生產出的汽車整車也需要巨大的停車場來停放。究其原因,還是汽車的產業鏈跟供應鏈物流不夠有機銜接。“以最小的庫存,以最小的零部件的占壓來實現一個最高效的市場匹配,我想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國際物流服務于產業發展,最終助推經濟發展和城市能級躍升的一個著力點。”杜進有說,未來,在精益制造或者是智能制造里,需求是可以定制的,通過持續地完善產業的供應鏈銜接,可以實現精準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