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報告明確了成都今后五年的總體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幸福成都品質得到新提升。在我看來,幸福感提升的其中一個因素在于,生活在成都,你的子女可以享受到好的教育。”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成都石室中學黨委委員、副校長趙清芳說。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于4月26日開幕。黨代會報告提出,成都將優化配置城鄉教育資源,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擴容提質,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聆聽了報告后,趙清芳感觸頗多,“作為一名基礎教育領域的工作者,下一步我將和同事們繼續努力,進一步提升石室中學自身的辦學質量,并通過石室中學、石室中學教育集團、石室祥云網校,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真正實現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趙清芳▲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趙清芳

  談感受:成都基礎教育更均衡更優質

  對于基礎教育領域近年來的變化,趙清芳用“均衡”和“引領”兩個詞來形容。

  對于“均衡”,趙清芳舉了幾個例子:“初中義務段現在是搖號上學,更加公平,能夠享受到優質教育的人群對象就更為廣泛。高中段則有指標到校生,每個學校都有指標名額可以進入到四七九三所名校,擴大了可以進入名校的學生群體覆蓋面。”

  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是實現教育均衡的重要步驟。趙清芳以石室中學集團為例,集團覆蓋三個圈層,共20所成員學校、25個辦學點。“比如,成都青羊區石室聯合中學蜀華分校,通過石室的集團化辦學,如今已成為一所頗具口碑的九年一貫制新優質學校。此外,郫都區有石室蜀都,高新區有石室天府,成華區有石室初中……通過名校優質的教育資源、管理方式去帶動,使薄弱學校成長為優質學校,惠及更多學校周邊的老百姓。”

  由此,教育也向著更加公平更加優質邁進,校際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對于“引領”,趙清芳表示,這是成都基礎教育在全國的影響力。“在全國基礎教育領域,成都的發聲越來越多,獲獎也越來越多。此次報告也提出,統籌全國‘雙減’試點城市和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成為試點和試驗區,這也說明,成都的基礎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談未來: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此次報告提出的關于教育的目標,定位清晰,重心突出。”報告提出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擴容提質,趙清芳表示,對于不同學段不同學齡不同學情的教育任務都很清晰,給予教育工作者非常明確的方向指引。

  趙清芳說,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未來五年,她將和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推動報告落地。

  首先,為唱好雙城記、建強都市圈貢獻石室力量。

  在建強都市圈方面,趙清芳介紹,德陽中學、什邡中學、眉山中學等學校均是石室中學對口支持的學校,“石室中學和友好學校在管理、培訓、教研等方面會進行交流、指導和幫助,以此促進成都都市圈教育共享”。

  在唱好雙城記方面,趙清芳說,石室中學將持續與重慶八中、重慶二外、遂寧中學等學校開展合作,在教師培養、學生培養等方面深度交流融合,互動學習,“成渝之間不止有經濟圈、文化圈,還形成了教育圈,促進成渝兩地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在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方面,趙清芳表示,未來,石室中學將立足自身,在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的同時,去幫扶成員學校,使成員學校也發展為名校,實現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的目標。“就在4月28日上午,石室中學與大邑沙渠中學簽署了協議。以此,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她告訴記者。

  網絡助力,推動教育普惠共享

  除了集團化辦學,石室中學還將持續發揮祥云網校的作用,輻射覆蓋更多的學校學生。

  趙清芳介紹,石室祥云網校目前四川省共覆蓋118所學校、800多個班。除了學生可以上課外,針對教師也有培訓。網校教師可以以“陪伴式”的方式,向石室中學的名師至少學習三年,內容包括如何備課、如何上課、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如何制定教學計劃、如何構建教學體系等等。通過對網校教師的培養,促進教師的進步和學校的進步,進一步實現教育的提質,推動教育普惠共享。

  此外,石室中學還對全國學校免費開放行政會議。“主要是面向中學的管理團隊,在行政會上我們會探討、交流石室經驗,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教師培養、社會資源整合、科研開展等等”,趙清芳介紹說,石室經驗能夠給予參會學校辦學支持,從而讓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同時這也搭建了一個學校之間的交流平臺,每個學校都可以來分享自己做得好的方面,彼此學習,彼此進步”。

  對于未來,趙清芳充滿期待:“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從一步步艱難開局,到落地實踐、初有成效,再到遍地開花……這是一個能看到具體變化的過程。我相信,未來五年,成都人民對教育的滿意度會越來越高,家門口的好學校也會越來越多。”

  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