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4月26日開幕。黨代會報告中提到,今后五年,成都將堅定不移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徑。

  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徑在哪里?會議期間,多名來自基層社區一線的黨代表結合黨代會報告對此進行了深入思考。共建共治共享、矛盾治理、“五社”聯動……這些都是他們腦中的關鍵詞。

  麓湖公園社區黨委書記王燕:

  讓“共建共治共享”成為社區治理主體的共同行為準則

  聆聽了黨代會報告后,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黨委書記王燕斗志滿滿。“麓湖公園社區作為成都市公園城市社區發展治理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聚焦新任務新目標新要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協同作用,著力把麓湖社區打造成為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靚麗窗口。”她說。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王燕▲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王燕

  說起麓湖公園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是重要的關鍵詞之一。從2014年第一個社群成立,社區歷經7年多發展,裂變生長出上百個社群,每年舉行上千場自組織活動,共創出“龍舟節”、“漁獲節”、“麓客共創之夜”(麓客春晚)三大全民參與的“盛大節日”,既讓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之中,也讓居民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社群的基礎之上,社區基金會的建立和運轉,進一步帶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主動性、積極性,為麓湖公園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頂層制度保障。基金會相繼支持居民完成“社區健康小屋”、“垃圾不落地”志愿者行動、社區“逐麓杯”足籃球聯賽、廚余公共堆肥箱等項目,帶動居民參與到社區營造中來。

  “黨代會提出,要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我將和社區居民們一道,厚植綠色生態本底、深化建設國際社區、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精細運營服務品牌,讓居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王燕說。

  王燕介紹說,詳細來看,在基層治理方面,麓湖公園社區將持續建組織強引領,建機制強秩序,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發揮“五治”作用,推動“五社”聯動,加強社區議事會、共享會等平臺建設,探索“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社區等實踐活動,打造公園社區治理的新樣本,讓“共建共治共享”成為社區治理主體的共同行為準則。“同時,加強中國社會科學院麓湖公園社區國情調研基地建設,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強化公園社區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為社區治理現代化提供麓湖樣本。”

  蓓蕾社區黨委書記張曉靜:

  將問題解決在治理末梢

  “報告中提到‘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指出‘要做強街鎮、做優社區、做精網格、做活治理’,這些說到了我的心坎上,既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市委對我們基層的了解和關愛,又為我們創新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指明了努力方向。特別是‘做精網格’這一新提法、新舉措、新要求,非常符合基層實際,必將有力促進基層治理水平提升。”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高新區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區黨委書記張曉靜一邊翻閱著報告,一邊指著報告上的話,對紅星新聞記者說到。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張曉靜▲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張曉靜

  張曉靜向記者講述近年來社區開展的老舊院落改造計劃。由于歷史原因,蓓蕾社區普遍存在明明臨近的樓棟被圍墻分割成多個院落的狀況,造成引入物業難、請門衛難、停車難等狀況,也造成院落與院落之間出現很多“斷頭路”、灰色空間。高新區結合院落實際,創新提出推進老舊小區拆墻并院工作,拆除多余的墻,拓寬公共空間。“本是好事,卻因打破了住戶多年的習慣遇到了阻力,剛開始小區沒有一人支持拆墻。”

  面對這樣的難點,蓓蕾社區通過黨建引領,網格發力,逐步讓居民達成共識。“網格員挨家挨戶上門,了解各位住戶的想法和需求。同時我們也發動居民中的黨員,向他們宣傳改造的好處,由網格員加上黨員們的口口相傳,我們逐個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經過長期服務下沉,牽頭反對的居民成了改造推進小組組長,完成改造后,小區的環境變好,安全性更高,小區居民還給街道、社區送了錦旗。“其實,任何工作的開展都可能遇到困難和問題,只要初心為民,那么在網格內就能夠找到突破口,真正將問題解決在治理末梢。”

  張曉靜介紹說,近年來,成都高新區持續完善健全網格化治理體系,通過力量下沉、資源下沉、服務下沉,實行網格全領域全方位覆蓋,實現“微網格”推動“大治理”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通過學習報告,也為我們網格進一步做精指明了方向。我們還將在網格治理智慧化上下功夫,打造街道級、社區級的‘城市數據大腦’,通過科技賦能讓網格工作更加精準、高效。”

  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理事楊娟:

  五社聯動,各個主體都能深度參與社區治理

  在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方面,黨代會報告提出,發展樞紐型社會組織和品牌型社會企業,加強社區綜合服務供給和社工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五社”聯動,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

  在這一段,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成都市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理事楊娟標上了重點符號,“作為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主體之一,社會組織要不斷提升自身規范化建設能力、內部治理能力、專業服務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貢獻力量,推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楊娟▲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 楊娟

  楊娟介紹說,成都市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以培育社會組織為主,為社會組織提供支持。“搭建資源平臺,提升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有效承接社區發展治理專項保障資金等公共服務項目,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要的作用是搭建橋梁。社區需要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社會組織需要承接服務,我們就作為一個橋梁來運營社區保障資金,用這樣的方式參與到社區治理之中”,楊娟說,“報告也提出,成都要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作為社區來說,肯定是希望為老百姓提供優質服務,但是社區工作人員有限,所以需要社會力量、社會組織來提供專業的服務,為社區工作做好有力的補充。”

  楊娟舉例說,基金會承接了引導慈善力量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項目,項目落地錦官驛街道。“項目在引入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五社的作用,引入專業社會組織來為當地居民提供服務。我們為轄區培育了專業的志愿者群體,還與學校、企業聯動,引導學生、企業員工志愿者參與公益活動中。通過營造慈善文化氛圍,影響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慈善活動中。”

  對于未來的發展,楊娟充滿期待。“通過五社聯動,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各個主體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我相信能夠把基層治理更深入推進。”

  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攝影 呂國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