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記者5月6日從成都市政府官網獲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為成都的產業結構優化確定了“路線圖”。

  根據《措施》,成都將聚焦育強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鏈主、設立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基金等多個方面,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支持市屬國有企業與央企等建立100億元綠色低碳產業基金

  2021年底,成都啟動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明確了以20個重點產業鏈為主線,在鏈主企業引育、實施招商引智和項目攻堅、產業生態構建上持續發力。

  此次發布的《措施》明確,成都將育強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鏈主。具體而言,成都將對國內外行業龍頭、“專精特新”、核心配套企業,在蓉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億元以上的新建項目,按照固定資產投資補貼總額市級分擔35%-50%比例給予支持,用于推進項目落地。

  聚焦綠色低碳,《措施》還提出設立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基金、支持綠色低碳關鍵技術攻關。比如,支持市屬國有企業與央企等建立100億元綠色低碳產業基金,鼓勵“鏈主”企業和相關企業參與設立專項基金,投資并購產業鏈上下游戰略性項目。選取一批高成長性優質企業,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給予資本金注入支持。此外,成都還將采取“揭榜掛帥”方式,實施重點“卡脖子”技術攻關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對揭榜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在碳中和服務業方面,成都鼓勵產業園區及功能區開展第三方減污降碳環境綜合治理,對符合要求的按照年度合同金額的5%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

  采取“賽馬制”確定6個重點產業園區

  《措施》還提到了幾個產業——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并提出要支持數字賦能產業發展,打造綠色產業載體,支持資源循環利用。

  具體而言,成都將支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爭創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給予20萬元資助資金。每年遴選一批重點產業鏈領軍人才,提供30萬元資助資金。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實施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

  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實施“成都服務”品牌培育計劃,聚焦重點產業鏈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三年遴選30戶領軍型企業、60戶創新型企業,首次入選的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獎勵并授牌;遴選600家成長型企業,發布名單支持企業加快發展。

  此外,成都還支持企業在生產經營各環節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可按企業投入的15%-2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貼。

  《措施》還提到,要實施綠色低碳園區示范工程,采取“賽馬制”確定6個重點產業園區,市級財政連續3年累計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規定給予新增政府債券重點支持。同時,成都還將實施綠色制造提升行動,對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建設,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

  在再生資源“收儲運用”機制創新方面,成都將探索建立再生資源區域交易中心,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加大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

  在產業空間布局方面,《措施》也明確了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的支持措施——

  支持中心城區提升產業質效。成都將加大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優先保障用地,并從市級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中給予補貼。“騰籠換鳥”發展樓宇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對企業自主改造項目收取的報建費,按50%返還項目所在地政府;支持服務業項目盤活存量用地,利用存量土地實施再開發并整體持有物業的省、市重點項目,按規定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支持城市新區提升產業集聚輻射能力。支持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用好用足國家、省支持政策,強化市級配套。支持城市新區聯動其他區域構建“創新+孵化”“總部+基地”“研發+制造”等產業互動發展模式,并在項目用地、財政資金、市級產業基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支持郊區新城提升產業承載能力。市級層面在郊區新城加強統籌布局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功能平臺,積極爭取納入省重點項目、優先納入市重點項目,匹配用地、資金等資源要素。支持郊區市縣與全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聯動,通過聯辦、共建、托管、直屬等多種方式,補齊教育、醫療、文體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