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日前,成都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對成都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進行了進一步優化。這意味著成都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再度向前推進,正式開啟改革5.0方案。

  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市不斷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通過實施改革1.0完成試點夯基礎,改革2.0對標對表補短板,改革3.0優化提升樹標桿,改革4.0強化監管求實效。這一次,成都市邁入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5.0集成化時代。

  “《方案》對標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任務,對標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經驗做法,聚焦市場主體反饋的主要問題,結合成都市行業管理和項目推進的實際情況,提出15項改革措施。”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5.0方案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監管和服務集成等方面發力,將進一步優化成都市“辦理建筑許可”營商環境。

  [新舉措]

  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對《方案》的亮點進行了解讀。據他介紹,《方案》中針對工程審批制度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制度優化。

  第一,針對企業反映突出的規劃設計方案審批程序復雜、耗時太長的問題,《方案》提出,完善投資項目規劃審查“分級管理”機制,明確重要地段和重大項目等需區(市)縣規委會審查的項目范圍,規范提升規委會議事章程,簡化合并規委會審查流程,各區(市)縣有項目報建時原則上每周至少召開1次會議;將設計方案規劃審查納入“時限管理”,并聯審批部門按規則限時回復,探索推行“聯合會商”制度,一次性解決項目問題,切實縮減規劃審查時間,提升行政審批效能。

  第二,針對部分大型開發企業提出的在審批、監管等方面完善信用評價體系成果應用的建議,《方案》提出,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對信用等級優良的企業,采用告知承諾制進一步簡化辦理手續,降低企業報建成本。依據信用等級、風險程度實行靶向抽查、差異化監管,降低守信企業成本,提升行政監管效率。

  第三,針對企業反映的部分區(市)縣仍然存在隨意增設審批前置條件、存在隱形審批、體外循環審批等問題,以及問題反映渠道不暢通、不便捷,疑難復雜問題無法及時有效處理,影響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的問題,《方案》提出,升級審批系統分析監測預警功能,以土地出讓協議簽訂時間為基點,對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中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預售許可、竣工驗收等關鍵節點的審批手續辦理情況、建設單位按合同約定時間履行開、竣工義務等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和監測預警,對監測到的審批緩慢、停工緩建、土地閑置等問題,及時提醒并督促整改。《方案》還提出,健全“辦不成事”監督機制,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暢通企業和群眾反映問題和提出建議的渠道,督導相關部門及區(市)縣限期進行處理。

  第四,在優化審批的同時,需要守住質量安全底線,清除監管盲區死角。《方案》提出,健全屬地負責、市級督查的質量安全分級監管機制,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隨機對區(市)縣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情況進行實質性抽查,建立問題發現、督促整改和結果反饋的閉環管理制度,對區(市)縣住建部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履職情況開展評估、考核和督導。

  [新探索]

  除了針對工程審批監管過程中各類問題提出的優化舉措之外,《方案》還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或創新探索任務。

  例如,《方案》提出,探索工程建設項目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全市新建大中型工程項目中推行數字化技術應用,施工圖設計環節推行BIM技術應用。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新津區等試點區域,分類推進全過程正向BIM技術應用試點,探索施工圖智能輔助審查、施工過程監管、竣工資料數字化交付實施路徑,為城市治理提供基礎數據。

  《方案》還提出,支持各區(市)縣積極創新改革。根據《方案》,各區(市)縣要結合實際,開展原創性、差異化探索,圍繞優化審批、強化監管和提升服務,通過數字賦能、優化內部協調服務機制等手段,聚焦全流程審批服務中遇到的問題,在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以“小切口”深化改革,探索“差異化柔性監管”“金牌管家”“動土必管”“驗備合一”“驗登合一”等創新舉措,找準穴位、破解難題,形成更多可在全國、全省、全市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為市場主體營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