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長16.8%,這是1-4月成都外貿進出口“跑”出的速度。從規模上看,前4月成都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實現2743.5億元。同期,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32億元,成都占比達84.9%,仍保持“領頭羊”地位。
而在成都外貿“成績單”中,一組數據值得關注。前4月,成都民營企業進出口747.3億元,增長76.1%,占同期成都進出口總值的27.2%,較上年同期提升9.2個百分點。
一個背景值得關注。近期成都出臺《支持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促進外資外貿持續增長。值得期待的是,在良好營商環境和惠企政策刺激下,成都企業外貿進出口業務會繼續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76.1%
高增長背后,企業動力和信心倍增
今年以來,隨著成都市各類助企紓困政策加碼,減稅降費、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等政策紛紛落地執行,加速推動市場主體“輕裝前行”。
向好發展的態勢,體現在企業一筆筆外貿業務中。5月10日,首列采用進境“鐵路快通”模式的中老班列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這趟列車共裝載25個集裝箱500噸木薯粉,這是米倉供應鏈集團在成都實施的一筆外貿業務。而該趟班列的順利抵達,標志著中老班列正式邁入“鐵路快通”時代。
“成都是我們推動實施外貿業務的重要城市,雖然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企業供應鏈受到運輸、時效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在成都,憑借本地聯動全球的物流通道優勢以及一系列惠企政策,企業深耕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的業務仍舊保持堅挺態勢,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米倉供應鏈集團總裁孫劍巍介紹,公司主打食品和跨境電商等業務,產品出口呈現多元化趨勢,“實際上,今年1-4月公司外貿業務一直保持增長態勢。”
如何跑出外貿增速,實現企業穩健發展?在孫劍巍看來,對民營企業而言,競逐國際市場,需要不斷調試自身的貿易結構和出口市場。“比如,要優化供應鏈,為此,我們提前謀劃好出口產品的采購渠道,而在產品‘出海’方面,我們正在拓展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孫劍巍透露,此前,公司在成都的貨物出口業務主要借助空運方式,隨著中老鐵路開通,成都鏈接東南亞市場的路徑更加便捷,公司下一步會立足成都,把鐵路出口業務做大做強,大力拓展東南亞市場,“我們還有一塊業務是工業品,這方面的出口業務也會加強。”
來自成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前4月成都民營企業進出口747.3億元,增長76.1%,占同期成都進出口總值的27.2%,較上年同期提升9.2個百分點。同期,四川民營企業進出口1079.6億元,增長74.2%。搶灘全球市場,成都民營企業正在釋放發展活力。

RCEP政策紅利釋放
本地企業提速產品“出海”步伐
今年以來,成都本地外貿企業明顯迎來一大政策利好。1月1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實施,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刺激下,成都企業正在加速“出海”。
RCEP生效后,我國與日本首次建立雙邊自貿關系,相互立即零關稅比例將分別達到25%和57%,最終,86%的日本出口至中國產品、中國出口至日本88%的產品,將實現零關稅。
5月17日下午,成都市金堂縣金成食品有限公司(簡稱“金成食品”)總經理助理文明一直在生產車間忙碌,不停和工人溝通訂單事宜,他所在的金成食品今年以來一直享受RCEP帶來的政策紅利。
“公司的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在RCEP生效前,一直無法享受到相關關稅減免優惠,這項政策生效后,公司產品出口日本即可享受關稅減免。”文明介紹,金成食品目前主要出口蔬菜罐頭、食用菌罐頭、鹽漬食用菌、鹽漬蔬菜等產品,這些產品在日本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今年1月,金成食品首次向成都海關申請RCEP原產地證書。“目前公司出口處于平穩狀態,在對日本出口方面,企業申請RCEP證書31票,涉及貨值100萬美元。”文明說,根據業務發展規劃,今年預計出口2000余噸產品,“一個可以預見的情形是,在獲得關稅減免的背景下,公司將擴大對日本的產品出口規模。”
處于“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成都借助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雙國際機場、RCEP等物流和政策優勢,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都已開通131條國際(地區)航線,穩定運行17條國際貨運航線,國際班列連通境外69個城市。
利好條件疊加,外貿形勢向好。據成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前4月,成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879億元,增長27.4%,其中,進出口值排名前3的分別為越南228.6億元、馬來西亞179.8億元和以色列98.8億元。越南和馬來西亞兩國均為RCEP成員國,在產品“出海”過程中,成都企業享受的優惠面正在擴大。
如今,一張更長遠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指出持續提升外資外貿能級,其中,將做大離岸貿易、轉口貿易,形成外貿新增長點。全面優化外商投資服務,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在更大范圍配置資源、拓展市場。在此背景下,成都企業的外貿業務還會迎來更多機遇。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