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五綠潤城”行動

  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建設天府綠道“活力綠脈”、建設環城生態公園“超級綠環”、建設錦江公園“精品綠軸”——發布會上,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局長金城介紹,為進一步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成都將開展“五綠潤城”行動,構建藍綠交織公園體系。

  作為全國首批5個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總面積1459平方公里,該區域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市民在天府公園的城市森林中享受休閑時光(四川在線記者 何海洋 攝影)市民在天府公園的城市森林中享受休閑時光(四川在線記者 何海洋 攝影)

  金城介紹,下一步,成都將以保護大熊貓旗艦物種為引領,加快修復大熊貓中小型棲息地和遷徙廊道,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龍門山生態屏障功能,至2025年修復大熊貓棲息地30萬畝。

  隨著公園城市建設的推進,逛綠道正在成為成都人最日常的休閑方式。據透露,未來五年,成都計劃每年建設“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000條,至2025年累計建成各級綠道超1萬公里。去年底,成都環城生態公園一級綠道——100公里的成都繞城綠道全線貫通。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在此基礎上,成都將加快實施農田整治,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形成生態良好、功能復合、全民共享的城市環狀生態景觀帶。

  全面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發布會上,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長王建新公布了一組數據:經調查摸底,成都全市超過20年以上的房屋數量16.12萬棟,2004年以前建成、存在更新需求的老舊小區7187個,已完成4945個。

  “城市建設重點由增量建設為主轉向存量改造為主的階段。”王建新介紹,“十四五”期間,成都計劃推進173個老舊片區有機更新,持續實施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和“兩環八線十三片”街巷游線體系建設,加快呈現天府文化公園、文殊坊等32個街坊街巷項目。

從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眺望成都市區(四川在線記者 李向雨 攝影)從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眺望成都市區(四川在線記者 李向雨 攝影)

  與此同時,成都將從精準補短板和提升公服設施品質兩個方面著力,推進新一輪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建設計劃,構建高質量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

  城市更新下,城市治理也將同步推進。

  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社治委常務副主任薛敏在發布會上介紹,按照成都市“十四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規劃,成都將加快構建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區生活、社區安全、社區行動“五個共同體”,夯實超大城市現代治理的底部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