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上看日出,環城生態公園騎車環行,街頭三角梅攝影大賽……游公園、逛綠道已成為成都市民的健康生活時尚。未來五年,公園城市優美形態還將給市民帶來哪些新體驗?

  《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對塑造公園城市優美形態,打造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作出專項部署,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機生長,率先塑造城園相融、藍綠交織的優美格局。

  5月18日舉辦的《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上,市公園城市局局長金城透露了“五綠潤城”行動的一組目標數據。

  至2025年修復大熊貓棲息地30萬畝。成都將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以保護大熊貓旗艦物種為引領,加快修復大熊貓中小型棲息地和遷徙廊道,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至2025年建成25萬畝國家儲備林。成都將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城市綠心”,持續推進“增綠增景”“減人減房”行動,加快實施國家儲備林和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構建高品質“城市綠心”。

  每年建設“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000條,至2025年累計建成各級綠道超1萬公里。建設天府綠道“活力綠脈”,成都將推動綠道串聯綠地水系、森林、湖泊河流、鄉村田園,形成完整生態網絡,同步植入文體旅商農功能,增加市民休憩空間。

  此外,建設環城生態公園“超級綠環”,將在環線100公里一級綠道全環貫通基礎上,加快實施農田整治,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形成生態良好、功能復合、全民共享的城市環狀生態景觀帶。建設錦江公園“精品綠軸”,將按照5A級景區標準,持續推進沿線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文化、旅游等功能,全面形成“一江錦水、兩岸融城”都市濱水公園形態。

  “我們將提升生態宜居品質,服務城市功能結構優化。”金城表示,具體來講,中心城區:將開展城市綠化景觀提升行動和“金角銀邊”示范場景營造行動,高標準建設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推進屋頂、墻體、道路等綠化美化,至2025年,中心城區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90%。城市新區:將協同推進天府新區鹿溪智谷、東部新區金榜閣、高新區瞪羚谷等公園城市示范片區建設,打造一批“三生”融合的公園城市示范組團,高水平辦好202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郊區新城:將打造復合多元的“森林+”“林盤+”場景,培育森林康養、生態旅游、創客基地等新功能新業態。

  在挖掘釋放生態產品價值方面,成都還將創新發展森林碳匯,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引領,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效能與保護成效評估,策劃包裝龍泉山3萬畝碳匯產品,整體打造龍門山、龍泉山碳匯品牌。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