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衛健委發布《成都市“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
該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市衛生健康實力大幅躍升,衛生健康發展再上新的大臺階。衛生健康體系基本實現現代化,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醫療服務質量、醫學教育達到國際一流,中醫藥實現振興發展,健康服務業繁榮發展,健康科技創新實力躋身全國前列,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普及,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3歲以上。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實現,建成與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定位相適應的健康成都。
重點一:目標
突發重大傳染病有效處置率達到100%
該規劃提出具體實現以下8個目標:
——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高。居民身心健康素質顯著增強,到2025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42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8.5/10萬、2.8‰、4.25‰以下。(“十三五”時期,全市健康狀況加速改善,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52歲,孕產婦死亡率降至4.55/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2.27‰,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衛生健康體系實現新發展。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依托國家委、省駐蓉優質醫療資源積極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市級醫療衛生機構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區(市)縣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健康服務能力實現新提升。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批醫療技術頂尖、醫療質量過硬、醫療服務高效、醫院管理精細、滿意度較高的公立醫院,建成一批國內高水平的臨床重點專科,市域內人人享有均質化的危急重癥、疑難病癥診療和專科醫療服務,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公共衛生服務取得新成效。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結核病發病率進一步降低,突發重大傳染病有效處置率達到100%,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嚴重精神障礙、職業病得到有效控制。
——醫學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醫學科技項目。集中優質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癌癥和心腦血管、呼吸、代謝性疾病等發病機制基礎研究,主動健康干預技術研發,再生醫學、微生物組、新型治療等前沿技術研發,重大傳染病、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健康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優質社會辦醫擴容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融合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健康、醫療器械、智慧健康等重點領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建設全國一流的現代中藥研發制造基地,打造國際醫美之都,建成國際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三醫聯動”改革取得新進展。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醫療聯合體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加快推進,綜合監管制度更加健全。
——健康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促進衛生健康發展的衛生健康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衛生健康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重點二:公衛
在市級疾控中心建設P2+實驗室
記者注意到,該規劃第三章“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的第一節為“強化全民公共衛生服務”。該章節具體提出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基層和醫院公共衛生責任、完善檢測預警機制,完善應急響應處置機制、健全重大疫情防治體系等任務和舉措。
其中提出,堅持預防為主,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健全以市、區(市)縣疾控中心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干,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疾控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強化其技術、能力、人才儲備。提升疾控機構裝備水平,在市級疾控中心建設P2+實驗室,縣級疾控機構實驗室全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裝備水平,到2025年,新增三級乙等縣級疾控中心5個以上。
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
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穩定基層疾控隊伍。支持在蓉高等院校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為成都市培養能解決疾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等實際問題的人才。
據了解,P2+實驗室即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是在普通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機械通風系統等措施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要求的實驗室。
另外,公立醫療機構設立公共衛生科等直接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科室,并配備具備相應資質要求的人員。制定醫療機構(醫療衛生共同體)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建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疾控機構對醫療衛生機構疾控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監督考核。建立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發揮哨點作用。
重點三:產業
爭創國家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該規劃還提出“打造西部健康產業基地”,其中包括持續推進衛生健康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持續做好項目招引促建和重點企業(機構)服務、積極推進“醫美之都”建設、加快培育健康服務新業態。
其中提到,整合成都醫療健康資源、自然資源、文創資源,發展以疾病治療、醫療美容、康復康養、中醫調理、養身養心等滿足醫療健康需求為目標的醫療健康旅游,爭創集醫療護理、健康管理、康復保健、休閑養生、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積極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探索建立健康醫療云服務中心,推動BT、IT深度融合,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