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成都市“十四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這不僅是成都社區發展治理領域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而且在全國省會和副省級城市中也屬首個。

  《規劃》以建設幸福美好公園社區和構建社區發展、社區治理、社區生活、社區安全、社區行動“五個共同體”為主要任務,明確了全市社區發展治理“十四五”時期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舉措和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今后五年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運行更加順暢,社會各類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深度廣度進一步拓展,居民生活環境更加美麗宜居,社區服務供給更加精準優質,社區發展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社區治理方式更加高效智慧,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分類建成1150個幸福美好公園社區,示范創建100個未來公園社區。

▲成都市麓湖水城 資料圖▲成都市麓湖水城 資料圖

  構建幸福美好公園社區體系,著力打造品質化現代社區

  《規劃》明確,將公園城市核心理念落腳到城鄉社區,系統構建以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為導向,以城鎮、鄉村、產業社區為基礎,以未來公園社區為引領,以主題公園社區為特色的幸福美好公園社區體系,著力打造彰顯公園城市特質、定義幸福美好生活、適應現代治理需要的品質化現代社區,促進城市空間形態、功能布局、生活內涵和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變革。

▲青龍湖濕地公園 王效 攝▲青龍湖濕地公園 王效 攝

  分類建設城鎮鄉村產業三類公園社區。《規劃》圍繞服務市委“三個做優做強”重大決策,以城鄉社區為場域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分類明確城鎮型、鄉村型、產業型公園社區不同的功能定位。

  城鎮公園社區以功能復合、品質宜居為導向,強調空間合理規劃布局,重點為居民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精細便捷服務、多元消費場景;鄉村公園社區以城鄉融合、生態宜居為導向,強調資源活化利用,重點構建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產業模式;產業公園社區以產城一體、宜業宜居為導向,強調職住平衡、社企聯動,重點營造有利于小微科創企業發展、個體創造活力激發的創新創業生態。

  記者注意到,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園社區有著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例如,到2025年,城鎮公園社區的社區綜合體居民覆蓋率需達到70%以上,鄉村公園社區則要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要大于80%,產業公園社區強調居住于本社區的就業人口占社區總就業人口的比例超過20%。

  梯次創建未來公園社區。《規劃》學習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做法開展未來公園社區建設,按照“一心三愿景四原則七特征九場景”的總體思路以場景營城社區營造的方式,將社區發展治理貫穿于社區規建管運治各方面全過程,探索打造面向未來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引領幸福美好公園社區永續發展。到2025年,示范創建100個未來公園社區。

  特色打造主題公園社區。《規劃》倡導以“一社區一主題”“一社區一特色”的理念推進幸福美好公園社區建設,根據不同社區的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人文、產業集聚等特點,分類營造綠色生態、文化創意、運動健康、智慧科技、國際時尚等類型主題社區。到2025年,示范創建500個主題公園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