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源污染治理是接下來的重點
隨著“數智大氣”系統的應用,成都大氣環境管理從粗放型向定量化轉變,從經驗判斷向科學決策轉變,從人海戰術向精準戰術轉變,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見轉變,提升了及時發現、科學研判、精準調度、快速處置的能力水平。“紅色的代表大氣污染嚴重,黃色的代表大氣重度污染,綠色則代表大氣情況較好。”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指著屏幕上像云團一樣隨時變化的圖像介紹說,這些直觀可視的結果,就是通過自主研發的模型接入各種數據后形成的各類指標的預測結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面上的情況,針對具體區域派出走航車等移動監測設備,進行更精確的監測,找出污染源。
不光可以對未來大氣情況進行預判,平時狀態下,為爭取每一個優良天,系統會根據各類站點的突變進行報警,根據報警因子和原因,結合雷達觀測、視頻巡查、污染排放在線數據等進行綜合分析,立即鎖定污染點位,快速進行處置。重污染天氣預警時,系統全面進入“戰時狀態”,針對企業未執行重污染天氣預警相關措施等問題,將用電數據進行建模分析,根據用電數據反查企業不按要求生產排污的情況,及時排查處置。
“生態保護是多部門參與的綜合型工作,包括大氣、水、土壤等多種管理要素,應用場景建設專業性強、協同聯動度高,涉及市住建局、市城管委等10余個部門。對我們而言,溝通協調與聯動對接工作量還是相對較大。”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坦言,伴隨著生態環保應用場景與“智慧蓉城”運行管理平臺、“城市一張圖”、物聯感知體系等數字底座對接的完全打通和深入融合,生態環境的智慧治理能力將得到更有效地提升,更多精細化管理的生態環保應用場景也有了落地實踐的可能性。

“譬如通過智慧蓉城接入天網、工地實時視頻后,我們可以監測運渣車實時行駛軌跡,全面監控揚塵源施工過程,從而判斷相關企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該工作人員調出了重污染天氣預警發出前后的運渣車行駛軌跡圖。圖上每個黃色的點,都對應一輛運渣車。預警發出前,圖上的黃線連成了線,地圖上的主要道路都被黃線點亮。而在預警發出后,黃線逐漸稀疏,由線變點,越發稀疏,最后整張地圖也隨之變暗。
“目前包括各種機動車在內的移動源已經成為了最主要的大氣污染源之一,是接下來治理的重點。”該工作人員表示,在利用交通卡口車流量數據,黑煙車抓拍等手段進一步強化移動源監管的同時,2022年,隨著“智慧蓉城”的建設,數智大氣系統還將接入更多的監控監測設備,接收更多、更廣的數據。
此外,據記者了解,除大氣治理外,市生態環境局聚焦“智慧蓉城”生態環保應用場景,還在加速推進水、醫廢監管和環境應急管理等應用場景建設。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