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7大任務具體內容
讓藍圖成為現實
《規劃》還明確了每項重點任務的內容。
加快構筑組團式網絡化空間格局。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以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為遵循,協調布局生態空間、城鎮空間、產業空間和城鄉融合發展空間,解決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問題,加快構筑與人口經濟承載、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空間格局。
著力構建“臨空+制造”現代化產業體系。順應產業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發展趨勢,按照產業“建圈強鏈”思路,充分發揮臨空樞紐優勢和制造業承載空間優勢,以臨空經濟為特質、以先進制造業為根基,聚力發展臨空核心產業,創新發展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臨空延伸產業,構建特色鮮明、梯次發展、協同布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重要承載區。以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主攻方向,積極創建國家醫學中心,高標準打造天府錦城實驗室(未來醫學城)、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中國電信創新轉化中心、西部金融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高效賦能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新興產業高端發展,努力探索公園城市“低碳產業”發展路徑。
加快建設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把握成都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重大機遇,圍繞更好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流通,突出樞紐牽引、平臺賦能、協同開放,加快建設天府國際航空港和簡州新城鐵路港“雙港樞紐”,深度參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努力打造成渝乃至西部地區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平臺。
積極創建重點領域綜合改革試驗區。發揮省級新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開展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實現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奮力建設綠色低碳宜居新城。貫徹落實國家、四川省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和成都市“四個結構調整”工作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構建功能完善、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全面推進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按照成都探索超大城市轉型發展和現代化治理新路徑的要求,前瞻性思考智慧城市建設,全局性謀劃城鄉精細化管理路徑,壓實安全韌性城市建設責任,凝聚各方力量,不斷提升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