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在成都市武侯區機投橋街道,一棵歷經500年風雨的銀杏古樹拔地而起,樹枝上掛滿了一串串還未成熟的綠色果實。附近居民稱這些果實為“白果”,稱這棵樹為“白果大仙”,居民們說,這棵陪伴大家幾十年光陰的古銀杏“疾病纏身”,在街道辦的救助下,這棵樹終于得以重新煥發生機。如何讓枯藤老樹再次結滿盈盈果實?近日,記者前往了武侯區,想要一睹它的全新面容。

搶救復壯前的古銀杏搶救復壯前的古銀杏

  垂垂老矣的樹翁

  記者來到古銀杏所在地時,住在這附近的幾位市民正在樹下仰頭觀望。“看到這棵樹重新活過來,我內心很開心。”市民曾春貴說,他是機投橋街道土生土長的人,一直沒離開過這片故土,這棵樹一直伴隨他成長,已經成為了他濃濃的鄉愁。

  走進時可以看到,樹上掛有“古樹名木”的小牌子,根據樹牌記者獲悉,這棵古銀杏樹樹高為14米,平均冠幅為7米,估測樹齡為500年,保護等級為一級。

  機投橋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李楊告訴記者,去年年底他們發現這棵樹生長成頹勢,也不結白果,樹葉愈發稀少,發現問題后,他們隨即請來了專業的古樹救助機構進行檢查和修護。

  檢查發現,古銀杏所生長舊樹池四周曾為居民自建房,同時樹池四周道路均為硬化路面,影響了古銀杏的正常生長。此外,前期古樹曾遭受過雷擊,導致主干1/3已經干枯死亡。同時,還出現了其它樹木寄生的現象。

  曾春貴說,這棵古銀杏伴隨了他和附近很多鄰居幾十年的時間,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它周圍。小時候,曾春貴和其他小伙伴們會在蒼郁大樹下乘涼,又或是爬樹嬉戲。夏末初秋,大樹結果,簌簌灑落一地,小孩子們還會爭前恐后撿拾掉落的白果,拿回家后,父母會用白果燉上一鍋熱乎乎的雞湯,香氣縈繞。

  兒時的記憶穿梭在這棵古銀杏的婆娑樹影下,伴隨著曾春貴走過人生的各個階段。頭幾年,看見古銀杏逐漸蕭疏,曾春貴無能為力,內心十分焦灼。

  古銀杏的新生

  去年年底,機投橋街道辦請來古樹名木保護研究所的專業人員前往修護。修護工作人員高鵬告訴記者,這次的修護工作前后大約花了1個月的時間,分別從樹冠、樹干、樹根三個部分對古銀杏進行了全方位的精準修護。

  根據現場調查情況,古銀杏樹樹勢衰弱,于是工作人員對樹冠和樹干輸液,輸送營養調控物質,增加古樹的水分和養分,維持樹體收支平衡。完成輸液后,樹體初步恢復長勢,緊接著就是對古銀杏整體的修護。

  “我們從上往下,從樹冠、樹干到根系做了一個全方位處理,首先是樹冠。”高鵬說,他們對枯枝、病枝進行了修剪,以此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他們移除黃葛樹寄生,“黃葛樹的存在,消耗了古銀杏的大量養分,影響光合作用,致使銀杏的生長發育受阻,因而出現種種異常表現。”高鵬介紹。

  在樹干處,高鵬等人對古銀杏枝干腐朽部位進行清腐防腐處理。清理范圍包括整個樹干和根頸部腐朽的樹皮以及腐朽的木質部,清理干凈后進行表面打磨拋光,之后對裸露的死亡組織進行殺蟲殺菌,做好防病蟲處理,再做好防水防腐工作,防止病蟲滋生和木質部繼續腐朽。

  事實上,整個修護工程最核心的工作是在樹根。高鵬介紹,原本的古銀杏有一個小的樹盤,樹盤由石頭砌成,圍在古銀杏腳下。但因為樹盤過小,樹根無法向外延長,影響了根系的生長,于是他們將原本的樹盤全部清理掉,整體擴大樹盤。針對硬化的土壤,專業人員還回填了營養土,并將土壤整體設計成了斜坡,防止雨天形成積水,淹沒根系。

  經過專業修護人員的精準修護,銀杏老木逢春,再次變得綠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