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芮雯 圖片由成都地鐵提供
近日,一名乘客在個人社交網(wǎng)絡(luò)分享了回家途中在成都地鐵見到的暖心一幕。一位車站保安將視覺障礙小姑娘扶上車坐下,一邊叮囑她注意聽廣播一邊用對講機聯(lián)系后續(xù)車站準(zhǔn)備接車。
而更令人動容的是,途中另外一位拎著地鐵保安制服的大叔上車見到小姑娘,開心地打招呼,這位乘客好奇地問大叔:“你們認識?”沒想到大叔說:“我就在17號線上班,我都送了她兩年了,咋不認識!”
這位“下班了也會送她”的保安師傅叫嚴昌明,是成都地鐵17號線車站保安。當(dāng)晚剛下班的他像往常一樣護送視覺障礙乘客余女士回家,沒想到這一幕被熱心乘客記錄了下來。
嚴師傅:“我和同事們送她回家快兩年了,還會分享一些趣事”
嚴師傅不記得第一次遇見余女士是在什么時候,只記得是接到車控室通知,車站某個進站口或者某列列車上有視覺障礙乘客需要引導(dǎo),多幾次后,他們便認識了。
余女士出行經(jīng)常是17號線換9號線換3號線“一開始我還需要問她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多聊幾次就熟悉了,后來還會互相分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不再只是乘客和工作人員的關(guān)系,更像是好朋友。我和同事們送她回家也快兩年了,每次車控室通知我有視覺障礙乘客需要引導(dǎo)的時候,我就知道她今天可能又出門了。”
送余女士的不止嚴師傅一人,余女士每一次進站、換乘、出站都有工作人員引導(dǎo),17號線、9號線的工作人員幾乎都遇到過她,每次回家,當(dāng)班的工作人員都會把她送上公交車后再返回崗位,這已經(jīng)成為17號線工作人員的默契了。
平時開總結(jié)會,嚴師傅他們也會將特殊乘客的出行路線、基本情況做總結(jié),以便更好為乘客服務(wù)。嚴師傅說,“還有兩位女同事,跟她住在一個小區(qū),有時下班碰到,她們還會一起回家,把她送到單元門。她人也很好,非常陽光開朗,盡管由于后天原因?qū)е乱暳φ系K,但她堅持學(xué)習(xí),目前正在讀大二。在陪伴她出行的途中,她會跟我們分享學(xué)習(xí)上遇到的趣事,一路上笑聲不斷。”
余女士:“因為有你們,我們腳下的障礙不再是障礙。”
余女士從2012年開始出行主要選擇坐地鐵,以前一直有家人陪同。大概是2016年,她決定嘗試獨自坐地鐵,第一次出門前她非常忐忑,向很多視覺障礙的朋友“取經(jīng)”,如何進站、如何換乘、如何出站、萬一需要幫助如何尋找工作人員……把可能遇見的情況和應(yīng)對措施都問了一遍才鼓起勇氣走出家門。
結(jié)果進站下了電梯后,余女士還是緊張得手足無措愣在原地,幸好有個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她,便主動上前引導(dǎo),就這樣她完成了第一次獨自坐地鐵,“因為地鐵工作人員的熱心,這過程比想象中容易許多,也安心許多。”
后來坐地鐵的次數(shù)多了,余女士漸漸摸索出一套方法,就是沿著盲道、尋著安檢口的聲音往前走。還有一種方法是撥打服務(wù)熱線,告訴工作人員她大概幾點在哪個站進站,他們就會提前在進站口等待,帶她乘車,從進站到出站,全程陪護。
每次工作人員前來引導(dǎo),他們都像老友見面,一見面就說:“我一猜就是你”。成都地鐵特殊乘客的“無縫銜接”服務(wù)也在適應(yīng)乘客出行需求不斷優(yōu)化升級,進站有人接,換乘有人帶,出站有人送,讓特殊乘客乘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被妥帖照顧。
“現(xiàn)在的語音報站很智能,車上也有巡車保安,他們只要看到我都會問我在哪里下車,然后快下車還會來提醒我,坐地鐵真的什么都不用擔(dān)心。”余女士說。
她說:“因為有成都地鐵的工作人員在,我不管是去哪都很安心、很方便。感謝成都地鐵所有的工作人員,因為有你們,腳下的障礙不再是障礙,我的家人也能放心讓我獨自出門。或許我需要幫助,但他們讓我感受到的不是負擔(dān),而是真誠和溫暖。讓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