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雷倢
6月14日,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成都自然博物館項目完成竣工驗收。
成都自然博物館雖然尚未正式亮相,但成都的市民們不陌生。這里有“鎮館之寶”——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合川馬門溪龍”;有數以萬計的古生物化石、巖石、標本等等稀世展藏品;更有全新設計呈現的似雪山又似巖石的驚艷建筑外觀。
目前,成都自然博物館已布展完畢。整個項目建成了什么樣?有哪些寶藏館藏?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驚喜?記者提前探訪,帶你一探究竟!
設計致敬蜀山
在成華大道上,成都自然博物館雖尚未開放,但已經是個地標般的存在。博物館的位置在成都理工大學西側,其前身,正是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據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自然博物館總建筑面積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建筑主體由六個單體組成,用山峰與巖石的形態致敬巍峨的蜀山。六個單體之間通過人行棧道和天橋長廊連接,蜿蜒盤旋極具蜀道意境。其中穿插的彎曲水流與倒影水池,更是盡顯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據介紹,成都自然博物館的建筑方案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美國PCPA事務所提供,其設計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
建筑師將挺拔巍峨的雪山直接融入博物館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巖石的形態與蜿蜒參差的裂縫肌理表達出板塊的運動與地質的變遷,以此來致敬蜀山;行走蜀道棧道的體驗被帶入博物館的內部空間,用天橋和長廊象征蜿蜒盤旋的蜀道意境;游賞蜀水,建筑師將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館的室外園區,用彎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體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建筑外墻材料采用天然花崗石,外部紋理質感與石材的天然沉積特征相一致。”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石材表面有機地增加透光孔,在夜晚就好似點點繁星,象征天體和地質存在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