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主”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擺攤只是過渡 未來想開門店

  一年前,原本在某教培機構當數學老師的小吳,離開了自己的教職生涯。在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下,她用自己存的錢當學費,學起了做甜品。她說,這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熱愛的加持下,她很快學會了提拉米蘇、麻薯球、千層蛋糕等甜品的制作方法,并漸漸“拿手”起來,隨后去了一家蛋糕店上班。約3個月前,她開著家里的寶馬出攤了。“以前去西南交大門口擺過,但發現客流并不穩定。”小吳說,隨后她發現了袋鼠集夜市。“在社交平臺刷到招募信息后,專門來踩了點,發現人流量還不錯,便很快入駐。”

  啟動資金只花了約兩千元,主要是一個烤箱和一堆進口奶油。掛在后備箱頂上的3個LED燈,是賣漢堡的攤主大哥借給她的。她的“店名”取得很簡單直接,招牌上四個字“這有甜品”,旁邊掛著收款二維碼。她也講究氛圍感,用小閃燈把后備箱繞了一圈。

↑小吳的甜品攤↑小吳的甜品攤

  6月18日晚,她主要賣提拉米蘇,一塊12元,生意特別好。22時許,記者見到她時,后備箱里兩大盆子的提拉米蘇已經賣得只剩一塊。她準備把這最后一塊送給旁邊的攤主。

  “提拉蘇米做得好不好吃,主要取決于原材料選得好不好。”小吳是每天午后開始做甜品,下午4點左右出攤,直到把當天做的全部賣完,便收工回家,回到家通常已是12點左右。

  在小吳看來,擺攤三月左右,她的生意挺順利的,唯一的困難只有勞累。

  其他攤主告訴記者,小吳這個小姑娘太謙虛,其實后備箱擺攤常常要在陽光下暴曬,也會忍受讓人瑟瑟發抖的寒風,“絕對不輕松”。

  小吳告訴記者,目前她的收入每月一萬余元,她希望攢夠錢以后,開一個甜品門店。對于她來說,后備箱擺攤是一種過渡,而不是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