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大部分是兼職 有的為品牌引流
還有的為體驗生活而入局
記者采訪了十幾名后備箱攤主,只有Ray把后備箱擺攤當成歸宿,更多的攤主,是像小吳一樣將此做為權宜之計,或者僅僅是工作之外的兼職。也有極少部分攤主,把后備箱擺攤當作品牌引流的模式。
今年23歲的小王,在郫都區與4S店的同事擺了韓式方便面攤,電源來自新能源汽車。此前,他們僅僅用電車的K歌系統表演唱歌,希望借此多加點客戶的微信,同時開直播,為4S店做線上引流。6月18日,他們開賣韓式方便面,成本低廉,只花了1000余元的啟動資金;制作簡單,方便面放進電磁爐,加上小料即可。

小王說,公司非常支持他們這樣引流,當天晚上他們賣了約10盒方便面。作為副業,他們也可以賺點外快。小王期待著多賺點錢,當以后想到更好的引流方式時,便能夠有錢去實現。從位于成華區的4s店,到郫都區的攤點,來回要花兩個多小時。白天上班,晚上擺攤到深夜,小王和同事一直在堅持。他們說:“年輕人嘛,不要怕累。以后我們把女朋友帶過來,一起擺。”
而也有一些后備箱攤主,是為了獲取生活體驗而入局,或者是為了“好耍”。有人開著法拉利賣布偶、開著路虎買泡面,常常在熊家橋路網紅打卡點成為一景。不過也有豪車車主說:“開豪車也有賺零花錢的自由。”對此,有的路人覺得他們是在炫富,也有路人這覺得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
還有人在入局后,很快就黯然退局。不久前常常在建設路擺攤的小李告訴記者,賣提拉米蘇的攤主太多了,“市場非常卷”。她不愿意加入一些“車隊”抱團取暖,于是在擺了兩周后,重啟打工生涯。

“檔案”
起源于歐美
平臺方:體現年輕人積極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后備箱擺攤起源于英國,被稱為“Car boot sale”,是深受英國人喜愛的交易模式。人們會把家里閑置的東西拿出來賣,像一個跳蚤市場、舊貨市場。在美國,被稱為“Tailgate Market”,形式與英國類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歐美鄉村文化的一部分。
在西方國家,后備箱擺攤典型是汽車社會的產物。只要天氣好,只要是假日,各式各樣的小車便匯聚一堂。打開后備箱,什么都能買到,舊衣服鞋帽、書籍CD、擺件藝術品、家具等,他們常常以物易物,很有原始商業的色彩。

何娟的袋鼠集文化傳媒公司致力于打造各種各樣的商業平臺,她入行已20年。在她看來,后備箱擺攤是一種年輕的生活方式和商業形態,在展示自己的同時,販賣自己喜歡的東西增收,“我覺得這種商業形態很高級,體現了年輕人對積極生活的向往。”
據報道,知名時事評論員韓志鵬分析認為,車尾箱集市反映了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販賣的不僅是商品,還有情懷和氛圍。這種比較‘草根’的新業態,也考驗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