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成都市陸續啟動了未來公園社區的建設。成都高新區瞪羚谷未來公園社區、錦江區白鷺灣未來公園社區、青羊區文家未來公園社區、武侯區芙蓉美谷未來公園社區、金牛區天府藝術未來公園社區、成華區北湖未來公園社區……

  這些未來公園社區的建設,是要推動公園形態與社區肌理相融、公園場景與人民生活相適、生態空間與生產生活空間相宜,最終實現建設品質化現代社區,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成都還將不斷建設未來公園社區。那么未來公園社區該怎么建?建成什么樣?

  日前,成都市住建局出臺《成都市未來公園社區建設導則》(以下簡稱《建設導則》)。

  成都市住建局城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建設導則》立足“建筑環境、綠色交通、市政設施、公共服務、智慧韌性”5個建設維度,聚焦“綠色建筑、生態融合、低碳生活、海綿城市”等20項核心建設內容,構建“綠色建筑、光伏建筑、立體綠化、公交站點、慢行空間”等44個建設指標,最終形成“5+20+44”的指標體系。

  [建筑環境建設]

  鼓勵居民陽臺綠化

  在“建筑環境建設”維度,《建設導則》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目標,重點突出綠色建筑、生態融合、低碳生活、海綿城市4個核心建設內容,通過對綠色建筑、光伏建筑、裝配式建筑、社區微生境、立體綠化、社區風廊與降噪措施、新能源停車位、綠色開放空間、社區水資源利用、多級社區海綿設施10個建設指標的約束和引導,助力未來公園社區建筑環境的營造。

  如何建?以“綠色建筑”指標為例,《建設導則》明確,在城鎮類和產業類未來公園社區建設中,新建民用建筑執行不低于72%的節能設計標準。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還將推動建筑節能改造全面融入城市有機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實施老舊建筑的節能、減排、節水、降噪等綠色化改造,同步改造率達到80%以上。鄉村類社區則鼓勵實施。

  在“立體綠化”指標中,《建設導則》提出,構建下沉、平地、退臺、屋頂與立面等多種形式的立體綠化;6米以下擋土墻宜采用裝配式生態綠植擋土墻;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內的新建公共建筑,建筑高度≤40m的,屋頂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比例不小于65%。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內的公共,建筑高度≤40m的,屋頂綠化面積占可綠化面積的比例不宜小于50%。

  其他墻體、鄰避性市政公用設施、高架橋、立交橋、天橋等宜采用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可采用節水型屋頂綠化;鼓勵居民陽臺綠化。

  [綠色交通建設]

  新建社區非機動車道寬度不低于3.5米

  未來公園社區離不開便捷智慧的交通體系和設施,因此在“綠色交通建設”維度中,《建設導則》主要從公共出行、綠網慢行、智慧交通、共享停車4個方面出發,從軌道交通站城一體、公交站點、慢行空間、慢行環境、公交站點智能化、智慧交通設施、共享停車位,以及機械立體停車設施8個建設指標來織補社區慢行網絡功能,搭建社區智慧交通平臺和健全社區停車服務,切實解決未來公園社區中可能存在的交通問題。

  那么公交站點怎么建?“公交站點”這一指標要求,公交停靠站點停靠站臺寬度不宜小于3米,公交停靠站長度根據站點周邊人口密集度,客流量大小、車輛長度、線路車次綜合考慮,不宜小于30米。

  公交停靠站可結合社區綜合體設置于綜合體首層;更新改造社區當條件受限制時,站臺寬度不小于1.5米,且保證乘客可站立空間寬度不小于1米。

  公交停靠站點應加強綠化打造,鼓勵立體綠化與藝術裝置的運用與設置。加強交通標識的可見性,設置公交地圖提供站位、線路及周邊換乘信息,換乘節點應提供清晰的標識與指引系統。

  而對于“慢行空間”這一指標,《建設導則》明確,要完善慢行配套設施及無障礙設施,設施配置不得影響慢行通行。新建社區非機動車道寬度不低于3.5米,步行有效寬度宜達到2.5米以上。宜采用物理隔離的方式實現機非隔離,人非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