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用水,到玩水、沖涼,再到水景觀,想要清涼一“夏”,當然少不了充足的水資源。這個夏天,面對持續高溫,成都會“口渴”嗎?
成都能否“喝”個痛快,取決于上游的來水量。“目前紫坪鋪有兩億方的可調水量。”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都發中心”)都江堰渠首管理處副處長徐興文介紹說,目前,成都每天有約400萬方的供水量,若用紫坪鋪水庫現有水量供給成都,可滿足成都正常供水近兩個月。
生活用水量波動小
四川都江堰灌區現有灌面1131.7萬畝,灌區以占全省約1/20的土地,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糧食產能,養育了全省1/3的人口。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礎上,都發中心對水資源進行了合理地分配,確保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三不誤。目前都江堰渠首,就是常說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魚嘴的位置,流量大約為576立方米/秒,每天大概會流過近5000萬立方米水資源。
其中約400萬方會送往成都市,包括生活、工業及生態用水。“成都市夏天天氣炎熱用水量有所增加,但總體穩定,相比每年5月開始的春灌,用水增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徐興文說,每年5、6月份水稻插秧,農業集中用水的時候,都江堰渠首引水大概在400到500個流量,也就是400到500立方米/秒,而成都夏季的供水量一般在45個流量左右,因此,即使天氣炎熱用水量增加,也不用擔心,“供應完全跟得上”。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都江堰灌區上游的紫坪鋪水庫有兩億方左右蓄水,同時每天出入庫500多個流量,進出平衡,遇到夏季降雨相對較多,水庫在充分發揮攔蓄洪水的情況下,還可以增加蓄水、增大下泄流量補充生態用水,所以不存在“口渴”的問題。
不缺水,但如果上游來水出現問題怎么辦?當前正值汛期,岷江上游存在發生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的風險,都江堰的來水可能會因為濁度過高而無法作為成都自來水廠的水源。此時,都發中心可以啟用成都市應急水源地——磨兒潭水庫,通過暗渠供水通道,來保障成都市的生活用水,也就是說,成都供水上了“雙保險”。
“電調”服從“水調”,未來還將“向天要水”
位于都江堰尾水灌區的中江縣是典型的“缺水戶”。往年情況下,6月中旬才能插完秧。今年5月25日下午,隨著插秧機駛過,一排排秧苗插進了四川中江縣永太鎮多寶村的水田里,較往年提前10天以上。“更準確地說,是通過管理體制改革,理順了關系,踐行‘大水調’機制框架,密切聯動,更科學地調度,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都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灌區輸水路線“尾巴上”的中江縣不光喝飽,更提前喝飽。
通過管理能力的提高,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地作用。都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體化改革后,原來的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更名為都發中心,并形成了“一中心機關+八個灌區管理處”的架構。這樣的變化讓灌區上中下游真正成為了一個整體,目前都發中心通過干渠閘門的調度,已經能夠實現水資源的統一調配。該負責人表示,上游的紫坪鋪水庫負責提供水源,下游的各個灌區是用水單位,都發中心則是承上啟下,負責組織供水調度。紫坪鋪水庫除了供水,還兼顧發電。按照水利廳強化流域治理管理工作思路,都發中心貫徹“大水調”機制框架下的“紫坪鋪-都江堰”水資源一體化調度以來,“電調”變“水調”,下游需水量成為供水考量的首要因素。同時下游各個灌區不再“各管各”,都發中心統籌全灌區水量調度,水資源配置更加科學、高效。
接下來,都發中心還將加強與氣象、水文等部門的合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避免重復建設,提高綜合效益,充分利用雨洪資源,力爭實現“向天要水”的目標。例如,與氣象部門準確預判某區域某段時間將有大量降雨后,都發中心可以減少向該區域的輸出,用降雨來代替輸水,水量調配更加精準。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圖據都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