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不到兩個月,新冠疫情再次來襲,感染人數持續增加,波及成都等4市……截至7月19日14時,成都本起疫情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22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6例。
“請佩戴好口罩、測量體溫,有序排隊,保持一米間距。”7月19日,59歲的成都市龍泉驛區志愿者曾文友在一處核酸檢測點耐心提醒前來檢測的居民,曾文友發現,很多居民不靠自己提醒,主動出示健康碼、行程卡,主動將手貼過來接受體溫測量。
連日來,四川在線記者走訪成都、眉山、廣元、樂山等地,留意到四川多個核酸檢測點,除自覺“亮碼”之外,市民主動做核酸也成為一種行動自覺。
有一種自覺
從聽喇叭喊到主動下樓做,與醫護人員同心抗疫
7月19日,20歲的成都龍泉驛區大學生廖芳儒完成第二次核酸檢測。廖芳儒坦言,過去做核酸檢測是聽社區工作人員或醫護人員在小區樓下用喇叭喊,她才下樓做核酸,現在她和家人都是自己主動下樓到小區附近做。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一個原因是成都核酸檢測點實施48小時內混檢免費,大家積極主動篩查,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都對疫情傳播規律和防控措施相對了解,都知道主動做核酸檢測,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這幾天,廖芳儒就嚴格遵循非必要不出門聚集的倡議,在家里也備好了消毒用品。

龍泉驛區一家醫院,正在給市民做核酸。魏馮 攝
“這三年,醫護人員太不容易了,我們應該配合社會做好防疫這件事,不給社會添亂。”29歲的成都上班族劉星月表示,近年,她看過很多疫情防控科普,為了減少感染幾率,現在她收快遞都會用消毒劑噴灑或消毒濕巾擦拭消毒物品外包裝,回來還會再進行手部消毒。
多名成都龍泉驛區醫護人員都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前兩年我們組織核酸檢測的時候,有個別市民會對大規模核酸檢測有怨言,但這次明顯感覺到很多人更理性和理解了,都有了主動亮碼和主動做核酸的習慣。” 龍泉驛區一名醫護人員說。
在部分核酸檢測點,記者看到這樣的畫面:不少醫護工作者化身“場地引導員”“物資搬運員”“科普解說員”等多重身份,提供精準服務、開辟綠色通道、進行心理疏導,測溫、引路、信息錄入一氣呵成,完成采樣、掰管、手消動作,讓檢測工作更流暢更快捷更暖心。

成都高新區桂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羅丹全程陪同行動不便的老爺爺走完綠色通道、登記、采樣全過程。馬紅梅 攝
不僅是核酸檢測點,在龍泉驛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龍泉驛區衛健局組建了綜合協調督導組、輿論宣傳組、預防控制組、醫療救治組、集中隔離和入境服務組、基層服務組、信息服務組、物資報保障組,以及疾控中心組建病例調查組、密接調查組、電話核實組、專家研判組、采樣組,每個組所在每個房間幾乎都沒人午休,而角落卻擺滿幾大箱泡面、面包等,以備連續通宵作戰。
龍泉驛區疾控中心的慢健促科主管醫師須文柳介紹,他們針對每一位本土確診患者成立一個10人組,其中4人負責信息報送、報告撰寫、流調溯源等,另外6人是現場組成員,要把所有確診患者去過的地方都去蹲一遍、查一遍監控等。

7月19日,龍泉驛區疾控中心一樓,醫療物資整齊有序地擺放著。魏馮 攝
一線人員的默默付出,贏得了群眾好評,也有不少群眾自發向醫護人員表達謝意。
“做核酸比以前快了很多!””謝謝你們!”“你們熱不熱?”“你們辛苦了哦”……從7月15日起,龍泉驛區多名醫護人員都會聽到市民的感謝和點贊。7月18日晚,在成都高新區石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核酸檢測人員收到石羊街道盛華社區居民制作的比臉還大的愛心賀卡,上面寫著“你們辛苦了!”

在成都高新區石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樣人員收到居民送的愛心賀卡,上面寫著“你們辛苦了!”顧思成 攝
7月19日,眉山中醫醫院院長謝曉龍來到東坡區派克蜜城小區門口安排核酸采樣工作。
“這輪疫情,讓我明顯感覺到大家的‘距離感’和健康意識都更強了,養成了很好的排隊習慣,現在有很多市民都是主動去核酸檢測點,配合度很高。”讓謝曉龍頗為動容的,是市民更理解醫務人員了。
7月18日晚,在眉山市東坡區一處核酸檢測點,有部分細心的市民發現醫護人員沒吃飯,就自發給他所在醫院的核酸采樣人員送去礦泉水和面包。

7月19日,眉山市東坡區派克蜜城小區門口,市民有序排隊做核酸。謝曉龍 攝
有一種互助
家人鄰居齊上陣,沖鋒在前當“助攻”
7月17日一早,杜君作為成都高新區桂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核酸采樣小隊長之一,在領取了自己負責點位的三大箱醫療物資——數十套防護服、隔離衣、口罩、酒精等,她卻犯了難。因為此次采樣點分布眾多,中心救護車輛又有限、打車也難,不能第一時間送她到大規模核酸點位。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她撥通了丈夫林強的電話:
“老公,我現在是我們小分隊的隊長,可是我連物資都不知怎么弄過去了,怎么辦?”
“你們同事們呢?”
“每個人都分配了疫情防控工作,太忙了。”
“我過去給你搬送到點位上,你不要著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你告訴我一聲,我馬上過來!”
“但你的周末就沒有了。”
“這有啥,能和你一起為我們城市的疫情防控做點什么,我覺得很驕傲。”
除了夫妻相助,群眾主動與醫護人員和志愿者互動、互助的暖心場面,同樣多地可見——
7月18日,在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藍光金悅派小區核酸檢測點,一個萌娃突然給一名醫護人員“手動”消暑降溫。這名看起來約摸五六歲的小朋友手上舉著小風扇,為現場一名核酸采樣人員吹風。當工作人員走近對小朋友提醒不要在此停留時,小朋友用軟萌的聲音說:“這是我的媽媽”。
事后,孩子父親還專門解釋了這個美麗的誤會:“娃兒以為現場采樣的‘大白’是媽媽,因為上一次孩子見到媽媽時,媽媽也是穿著一身防護服為居民采樣,這次也再次上了一線。”

在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藍光金悅派小區核酸檢測點,一個萌娃突然給一名醫護人員“手動”消暑降溫。劉昊 攝
7月17日實施封控管理的成華區金科天籟城小區,有很多普通市民因意外滯留在小區內,便主動報名成為志愿者,負責居民生活物資配送。這支志愿者隊伍由房屋中介銷售、空調安裝師傅等人員組成。被滯留在小區的空調安裝師傅周明春說:“ 聽到居民在收到物資后說的那聲‘謝謝’,就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有小區居民心疼這支志愿者隊伍,在群里倡議各家各戶盡量一次性多備點物資,減少志愿者上門的次數,讓他們多休息。
除了成都,齊心抗疫的畫面也在樂山出現。據樂山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陳佳介紹,前兩天樂山市對市中區開展擴面核酸檢測后,她在醫院門口的核酸檢測點經常能看到有居民自發維護秩序:“大家主動隔開一米距離”“醫務人員也不容易”“不要擠”……聽到這些話,陳佳很動容,她說,經常有居民在一些核酸采樣點排隊時提醒:“不要醫護人員等太久”“不要堆在一個點做”。陳佳說,有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抗疫更有信心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