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棵大樹周圍,生長著一棵棵小樹苗,路過此處的人,都會留意一下四周。他們說,這棵樹似乎已經和綠道融為一體,它的樹根仿佛就是城市肌理的延伸,即便年代久遠,但部分翠綠的樹冠,以及隨風飄蕩的樹葉,依舊生機盎然。

  建設方回應

  嚴格遵循“能保則保、能保盡保”原則

  7月22日,記者也與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該標段工程項目建設的一位負責人李先生取得聯系。李先生告訴記者,關于這棵黃葛樹的保護工作,由于當時綠道線型已經確定,而這棵樹又剛好豎立在綠道中央,遵循生態、綠色、環保的理念,于是,建設方修改了方案,充分利用現狀道路,因地制宜確定路由。

  “當時,我們經過核查和測量,確定了大樹的胸徑和樹齡等信息,在不破壞原有生長基礎的方案上,給它修建樹池。”李先生說,后來,他們為這棵黃葛樹專門修建了樹池,并沒有采用移栽的方案,因為考慮到如果輕易移植,肯定會造成樹木的損害甚至是死亡。因此,在后續施工方案中,他們摒棄了“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思路,而是修改設計規劃,讓路繞開樹,把樹留在路中間,而人繞著樹走的方式,為樹改道。

  記者注意到,按照2017年9月發布的《成都市天府綠道規劃建設方案》,天府綠道建設將包含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為主體骨架搭建的綠網,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而按照《成都市天府綠道保護條例》(草案),天府綠道的規劃建設保護利用,應當遵循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依法建設、保護耕地的原則,堅持可進入、可參與和景觀化、景區化的理念。在這份《保護條例》中,天府綠道的配套綠化應當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現有自然及人工植被,注重鄉土植物應用,突出地域特色,兼顧生態、景觀、遮蔭、交通安全等需求。

  同時,根據《成都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第十三條,建設項目涉及古樹名木的,建設單位應當制定避讓或者保護方案,并按照避讓或者保護方案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李先生告訴記者,其實類似“為樹改道”的案例,在其他項目標段也有相關應用。他舉例稱,在某標段項目施工中,按照“就地造景”“就地生態保護”的原則,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了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就是利用原有的植被,就地取材,沒有大規模地移栽和補植,而是注重保持當地生態的協調,不影響原有的植被生長,也和綠道形成更和諧的場景。

  專家解讀

  “為樹改道”體現一種新的生態倫理觀

  為一棵樹“改道”體現怎樣一種城市發展觀?城市發展又如何讓人們留住記憶與鄉愁?對此,7月22日,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園林研究所博士孫大江教授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孫教授是四川省風景園林評優專家委員會成員,也是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首批專家顧問團隊成員,他站在自身專業的角度,對此事進行了解讀。

  孫教授告訴記者,他在看了這棵黃葛樹的樹池以及大致生長狀況后,發現這棵黃葛樹的生長情況可能不是很好,“因為,黃葛樹生長的環境要求是濕潤,尤其是根系需要大量的水分,目前我看到的情況是,這棵樹的根系被縮小了,上面還覆蓋了一層混凝土。”他說,因為植物根系生長范圍縮小,相應的吸收沉降雨水的能力也就縮小,此外,根系上如果覆蓋混凝土,會造成植物根系呼吸、生長受阻。

  修建樹池能否對植物保護起到作用?孫教授分析,其實目前這個樹池的修建形狀和面積,可能也不是太合適,不利于黃葛樹的生長,因為,按照常規植物生長情況來看,一棵樹的樹冠有多大,那么下面的生長面積也應該有多大。他舉例稱,以黃葛樹、小葉榕等植物為例,它們的根系十分發達,在城市里面有時也會看到它們的根系直接將人行道翹了起來,延展度非常廣,“樹池目前的形狀是橢圓形,建議可以往“菱形”以及將樹池擴大一些的方向發展,這樣,樹木才能充分吸收水分和氧氣。”

  孫教授告訴記者,其實保留這棵樹,要從多個層面來分析:

  第一是情感寄托層面,以成都平原廣泛分布的黃葛樹、皂莢樹、香樟樹為例,其實很多老樹、古樹和古建筑等,都是人們寄托精神情感的載體,保留這棵樹,是追憶鄉愁、保留情感載體的體現。

  第二是生態保護層面,整個錦城綠道是一個環狀型通道,全程暢通無阻,但是這棵樹剛好又處于綠道中間,這說明綠道建設的時候,體現了一種新的生態倫理觀,在城市發展、開發的過程當中,生態保護、低碳綠色的理念已經高過了物質需求,保護和尊重原生態開始漸漸成為共識。

  第三是文化場景延展和保護層面。以整個環城生態區為例,很多傳統的村落、建筑和居民生活痕跡都還存在和保留著,包括老樹、老宅、傳統的農業遺跡、水利設施等都還找得到影子。小到一棵樹,大到一個景觀打造,都要求不僅要保護好它,更要培育好它,還要把它曾經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精神價值都應該放大,拓展它的空間和功能,把它變成一個可參與、可進入、可體驗的文化場景。

  孫教授建議,下一步相關部門應該對這棵黃葛樹的保護工作,再做一些細致功夫,比如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制作科普樹牌,介紹植物的學名、科屬、產地和分布等基本信息,或者通過二維碼展示等,讓路過此處的人了解它的形態特征、生長習性和種植要點等。他還建議,今后希望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志愿者或者廣大市民,都加入到關注生物植物群落、植物病蟲害、生態保護的行列中來,這樣才能助推城市文明嬗變,提升城市發展內涵。

  鏈接:

  全國還有這些“釘子樹”

  1、 成都錦江區順江路望江公園河對岸的一棵“釘子樹”

  在成都市錦江區順江路望江公園河對岸,每當有車輛通過此路段時都要剎車減速緩行,避開一棵百年古樹。這棵百年古樹為皂角樹,高10余米,胸徑大約50厘米,為了保證過往車輛的安全,大樹安裝了水泥基座,并設置了醒目的警示標識。2000年,順江路在沒有改造前只有現在一半寬,那時還叫半仙街,這棵皂角樹為周圍居民所栽種,已經成為了幾代老成都人的共同見證。

  2、 西安最牛“釘子樹”  城市為其繞道修路

  在陜西西安長安區學府大道中段,道路中央生長著一棵260余歲高齡的皂莢古樹,被網民稱為最牛“釘子樹”。為保護這棵古樹并考慮周邊村民對它的感情,新修城市干道為其繞道,并在它的周圍修建了圍欄、混凝土圍擋,還設置了交通警示標志。

  張遠 攝

  3、 河南鄭州“釘子樹” 市政主干道為其讓路

  在鄭州市航海路和桐柏路交叉口向南約400米處,有一棵被水泥砌成的花壇圍起來的樹。這棵樹矗立在馬路中央,雙向開來的車紛紛從花壇兩邊繞行經過,為這棵樹讓道。這是一棵300多年的古皂角樹。2013年,桐柏南路拓寬,根據規劃,這棵皂角樹要被伐掉或者移走。但在當地后河盧村的村民極力征求下,經鄭州市政建設投資公司商討,最終決定原址保留古皂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