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實習生 張宗耀 馮蓮 攝影報道
一棵黃葛樹,樹身青苔密布,樹下生長新芽,矗立在成都天府綠道中間,舒展枝蔓,滿目蔥郁。路過此處的人,都不免駐足停留:為何暢行無阻的綠道上,卻唯獨保留這樣一棵“釘子樹”?
這棵黃葛樹,是天府綠道延伸至成都市新都區的一處別樣風景。
它安靜生長著。和周圍的園林風景有所不同,圍繞這棵樹,還修筑了一塊樹池,一旁是被圈起來施工打圍的空地。整個區域,將綠道徑直分割成一個弧形,原本寬敞的道路,在中間“扭了個腰”。有附近住戶說,樹被保留下來,是因為樹齡久遠,輕易采挖和移栽可能會對其造成傷害,也有在附近生活了十余年的居民告訴記者,對于這棵樹,他們有特殊的情懷。
綠道為何會為一棵樹“讓道”?這棵“釘子樹”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7月25日,封面新聞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并聯系到綠道建設方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孫大江教授,就城市有機更新以及保護生態文明等問題,進行了一番解讀。
路中央的“釘子樹”
綠道為其繞行 專門修建樹池進行保護
“那棵樹有點年齡了,面子很大……”說這話的人,是黃先生,他的家,在新都區趙家寺路附近某小區。十多年前,他記得周圍到處都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已經高樓林立,綠道穿梭其間,形成一片城市園林風光。
黃先生說的樹,正是生長在綠道中央的那棵黃葛樹。準確地說,是成都環城生態區生態綜合項目(東、西片區)一期、南片區(二期)項目白沙路至川陜路標段林田商肆特色園附近的那棵樹。
在黃先生印象中,他還年輕的時候,樹就生長在了那里,平時并未過多留意。后來,修建天府綠道時,這棵樹被單獨保留了下來,成為綠道上的一道獨特風景,附近居民才留意到它。
那是一棵高約20米,寬約兩米的參天大樹,樹干上布滿青苔,從1.8米左右開始分叉,樹身高大,莖干粗壯,冠蓋如傘,樹皮卷起褶子,但樹根深深扎進地面,蒼勁有力。它的身上,系著紅繩和象征祈福的同心鎖,矗立在綠道中央,還為其修建了一座3米見方的樹池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