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

  “每天早上7點過到店,晚上一般19點過離店,有時候還要再晚一點。”成都本輪疫情發生后,位于成都高新區的益民菜市東苑店里,多了一名“新員工”,他就是成都蓉易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綜合部黨建人力高級主管劉笛。站在店門口掃碼測溫,在貨架間整理各類蔬菜、為行動不便的顧客提供幫助、為周邊居民送菜到小區門口……一站基本就是一天,這樣的志愿服務他已經重復了十多天。

  和劉笛一樣,十多公里外的城北,益民菜市九里堤2店里,“新員工”盧維或在大門口“檢查亮碼、掃碼、測溫、查核酸”,或在市場巡場,督促商家和顧客戴好口罩。盧維就職于成都益民供應鏈有限公司工程項目部維修管理崗位,晚上回到家后,他還要完成維修預算、臺賬等本職工作。他直言,志愿服務的內容平日里自己的職業完全接觸不到,“是一段難忘的體驗。”

  劉笛在幫忙搬運物資。

  劉笛和盧維,都是響應成都益民供應鏈有限公司團委號召,在疫情發生時招募的“應急”志愿者。一人在城南、一人在城北,他們和成都目前“保供應”戰線上眾多志愿者一樣,盡自己的一份力。

  “來到店里幫忙后,才知道原來事情是這么多這么雜。”9月12日,記者聯系到劉笛時,他正為進入菜市的顧客測溫,這一天里,他還當過“外賣員”“收銀員”“保潔員”,可以說是各種“客串”。

  “店里有員工不能到崗,所以我們志愿者就必須成為多面手,哪兒缺人我們就補上。”劉笛說,來到供應鏈的第一線,體會到簡簡單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背后,有一個怎樣龐大的系統,有多少細節需要關注。

  9月1日那天,因為對生活物資保障問題有擔憂,很多市民來到菜市囤貨。劉笛見狀后立即提出應急方案,包括怎么限流、怎么分流。這個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趕來買菜的人越來越多但現場的秩序卻逐步有序起來。這給了剛剛參與志愿服務的劉笛很大的信心。

  在疫情到來前,盧維已經連續奮戰在一線近一個月,而他的工作狀態并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滯。聽到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盧維檢查顧客健康碼等信息。

  9月12日,記者采訪盧維時,他正在檢查顧客的健康碼,因為旁邊藥店的人手不夠,他熱心地把藥店檢查健康碼的工作也攬了過來,“大家都不容易,我能多做點就做點。”盧維說。

  換崗后,盧維又開始協助社區的老年人購買物資,他接過旁邊一位大爺遞過來的紙條,上面有大爺寫的想買的蔬菜和肉,“會有一些老人用手機不熟練,不會掃碼付款,我們志愿者就幫他們。”

  “聽家里人說,這些天待在家里買菜有保障,我很開心。”采訪中,劉笛和盧維都講述了類似的故事,他們說,柴米油鹽一點也不簡單,能在其中發揮一點點作用,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