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們對四圣祠這個地名都不會陌生。這里臨近春熙路、太古里,一條條市井小巷串起了從歷史中走來的一棟棟老建筑、舊民居。

  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四圣祠片區,文化氣息與煙火氣息相交。但隨著時代變遷,街巷、院落、建筑都已爬滿歲月痕跡。于是,四圣祠片區啟動了城市有機更新,并在突出歷史文化傳承與保留街區特色的同時,加速推進。

  現如今,四圣祠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的歷史建筑改造、川西民居院落風貌改善等部分已經進入尾聲。“我們正全力沖刺,加緊收尾施工。”據項目建設方工作人員透露,項目范圍內的謝無量舊居、川西民居群、川西融合風貌建筑等,已陸續改造完畢,未來將引進多元化消費業態,實現街區的全面活化。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四圣祠片區,包括耿家巷、祠堂街等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也正開足馬力、加緊施工。據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相關負責人透露,2022年成都城市更新項目全面推進,其中片區更新項目78個,老舊小區(院落)改造項目60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4394戶,城中村改造項目1704戶,除已完工的項目,均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產,正在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已修繕的四圣祠老建筑▲已修繕的四圣祠老建筑

  以“修舊如故”的原則保護歷史文脈,打造匯聚多元消費場景的時尚打卡地

  四圣祠街內舊時據說曾有供奉孔子門下曾參、顏回、子路、子由這四位圣賢之人的祠廟,“四圣祠”街因此而得名。

  據成都市住建局更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圣祠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位于成都市錦江區,該片區北至新華大道、岳府街,南至蜀都大道,西至暑襪北一街、紅星路,東至東安北路,包含慶云街、福字街及華興街三個片區,實施范圍約623畝,項目總投資167.07億元。

  作為傳統老街區,四圣祠街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末。在建筑風格上,這些民居為典型的傳統四合院格局,除了保留中式建筑的格局外,建筑元素還受到了西式建筑的影響,所以建筑風格與傳統的川西建筑不同,建筑材料多采用青磚、青石、青瓦。

  走進該項目,記者看到,臨近武成大街一側,青石瓦、紅木梁的民居建筑已修繕完畢,工人們正進行檢查收尾工作。走進一個個四合院,古樸氣息撲面而來,古色古香的民居與遠處的現代化高樓相得益彰,散發出別樣魅力。院落中的古樹也上了年歲,項目施工中,院內古樹并未被移植,它們是建筑的一部分,與建筑共同被保護了起來。

▲已修繕的四圣祠老建筑▲已修繕的四圣祠老建筑

  謝無量舊居也是其中的四合院之一,就位于四圣祠西街36號附3號。謝無量是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而這棟建筑2017年被公布為成都市歷史建筑。走進建筑內,除了更顯整潔、莊嚴,建筑風格似乎未有太大變化。據項目建設方工作人員透露,在改造過程中,建設的要點在于保護傳統風貌,因此將更大的精力花在了修繕和維護上,以“修舊如故”的原則保留建筑風格,保護歷史文脈。所以建設中,施工方依照建筑原有結構體系進行立面修繕,在不改變外觀風貌的前提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維護、修繕、整治,以及內部設施改善等。

  改造只是第一步,基于項目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如何在延續城市文脈的同時,實現產業更新、消費更新、體驗更新,最終實現街區的全面更新活化,是四圣祠有機更新的核心任務。項目建設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一步,項目將引進多元化時尚消費業態,實現街區的全面活化,打造成匯聚多元消費場景的時尚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