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生活往往會有“驚喜”發生,前幾天還是26℃的艷陽天,轉眼間氣溫驟降。于是,不少穿著短袖的成都人開始換裝,由于突然降溫來不及添置,在外賣平臺選購御寒用品竟成為防寒救急熱門選擇。

  從各大外賣等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來看,10月24日、25日成都出現了點外賣買保暖用品高峰,單人被、暖寶寶、取暖器等等商品銷量增長較大。

  10月25日,成都氣溫由前天的26℃,驟降至10多度,上午11時全市普遍在14~16℃之間。由此,#成都人昨天短袖今天棉衣#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真的是一夜變冷,昨天路上還有人穿著短袖,今天就掏出棉襖了。”不少人成都人從衣柜里搬出了毛衣、絨衣。當然,還有些來不及添置衣物的人索性在外賣平臺上迅速下單,保暖內衣、厚襪子等御寒物品一鍵下單后,很快就能送到家。

  24日夜里,市民伍女士在外賣平臺上給孩子選購了一件羽絨薄外套。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孩子第二天要上幼兒園,她翻找衣柜才發現去年孩子的冬衣都嫌小了,伍女士就想到了外賣選購。

  記者從多個外賣和電商平臺了解到,10月24日、25日成都出現了外賣買保暖用品高峰。氣溫驟降讓市民感受到涼意,一些相關產業的購買卻在市場上掀起“熱效應”。零售平臺保暖、火鍋食材等商品受熱捧,催生“暖經濟”。

  “不起球防靜電,最后100條,直接發走……”25日下午,一家成都本地商家正在直播間售賣圍巾,鏡頭中工作人員正整理即將發貨的產品。該店店主介紹,猝不及防的降溫,購買圍巾等御寒物品的訂單明顯增多,僅24日這天就比前幾天增長近7倍。“這些小物件,雖然不貴,但是恰逢時宜,所以買的人也多。”

  美團外賣平臺數據顯示,受降溫天氣影響,24日當天,成都單人被銷量環比上周增長66%,成都單人被銷量增長262%,取暖器銷量增長75%。數據顯示,在入冬保暖用品的購買上,成都、重慶雙雙進入榜單前五。10月以來,暖寶寶、電熱毯成為成都用戶選擇最多的入冬保暖商品,銷量同比增長730%和1700%;重慶市民購買護膝、棉拖鞋居多,銷量同比增長220%和470%。值得關注的是,24日,成都寵物毛毯銷量環比也增長了115%、貓狗鞋服銷量增長10%、貓狗窩銷量增長15%。

  記者從餓了么平臺了解到,隨著成都地區降雨增多,氣溫降低,外賣訂單也出現了小幅增長。其中,冒菜、滋補燉湯、米粉米線和火鍋麻辣燙等“保暖食物”增幅最為明顯。具體來看,滋補燉湯上漲了40%,米粉米線上漲了43%。而羊肉湯鍋作為成都冬天的應季美味,訂單增長幅度最為明顯。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