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7日,成都進行了2022年三批次集中土拍。本批次集中供應土地48宗,最終成交44宗、流拍4宗,土地總成交面積約2226畝,土地出讓金總額約325億。

  整體而言,本批次土拍競拍周期短、熱度明顯走低,且區域有冷熱分化趨勢。譬如成交地塊中,除青羊區產生2宗溢價地塊外,其余區均底價成交,平均溢價率處于低位,為0.2%。

  拿地企業方面,本批次仍以央國企為主,民企投資積極性收縮,但可以看到央國企出手也趨向更為謹慎,地塊更集中于地方國資平臺,這與全國趨勢一致。

  1

  主城供地超五成

  金牛區位列三項榜首

  本次供地范圍仍為成都12+2區,其中5+2區域占24宗,二圈層22宗,三圈層有2宗。從地塊屬性看,純宅地和商住地塊各近五成,整體容積率在1.2-4.6之間,不過地塊面積普遍較小,百畝地塊僅3宗。

  分區看,14區中,龍泉驛區以9宗供地數量領跑,但20畝左右的袖珍地塊居多。面積維度上,金牛區規模最大,8宗合約431畝;其次為天府新區,4宗合約365畝。推地規模最小的是錦江區,僅1宗為32畝。青白江區此次無地塊出售。

  成交上,5+2區域推地24宗,成交22宗,累計成交約1209畝,占比超五成。其中,金牛區以成交7宗合約347畝及58.97億土地出讓金收入位列成交宗數、成交面積、成交金額三項榜首。天府新區(42.65億元)、雙流區(40.41億元)則分別位列土地出讓金收入第二、三位。

  2

  多板塊清水房限價刷新

  最高為33400元/㎡

  本批次48宗土地,起拍價范圍3100-17000元/㎡,地價限價范圍3500-19400元/㎡,最高均指向高新南中和57畝宅地。整體上各價格維度比上批次略低,地塊限價未至兩萬,而房地價差最高為19600元/㎡,房企利潤空間有所加大。

  具體到清水房限價,整體范圍12500-33400元/㎡,超過3萬的共7宗(較上批次減少4宗),最高為錦江區三圣鄉32畝宅地,也是三圣鄉板塊新高、錦江區次高(僅次于牛王廟地塊)。

  此外,多區域或板塊的清水房限價刷新。

  例如青羊新城31500元/㎡限價,既是板塊新高,也是青羊區新高。中和31000元/㎡限價,為板塊新高、高新區次高(僅次于大源地塊)。武侯新城30500元/㎡限價,為板塊新高、武侯區最高(持平于省體地塊、紅牌樓地塊)。人民北路30000元/㎡限價,為板塊新高、金牛區次高(僅次于茶店子兩塊地)。錦江生態帶30000元/㎡,既是板塊新高,也標志著天府新區清水房限價首破3萬。

  二圈層中龍泉大面和雙流怡心湖領跑,前者有4宗地觸抵28000元/㎡,后者有2宗達到27000元/㎡。

  3

  42宗土地底價成交

  平均溢價率約0.2%

  本批次供應48宗土地,最終底價成交42宗,流拍4宗,僅青羊區2宗地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0.2%。也就是說,供地的14區,除青羊區產生溢價地塊外,其余區均底價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二批次供地中,青羊區平均溢價率也位列最高,達到13.91%,其供應的4宗土地中有3宗觸底最高限價熔斷。

  與此同時,本批次共誕生22宗“萬元地”,其中最高成交樓面價是17000元/㎡,系高投競得的高新區中和街道57畝地。據封面新聞統計,在今年7月的成都二批次集中供地中,“萬元地”有27宗,最高土地成交價為22500元/㎡。

  4

  國央企仍為拿地主力

  民企龍湖表現積極

  從企業看,本批次拿地仍以央國企為主,民企投資積極性收縮,但可以看到央國企出手也趨向更為謹慎,地塊更集中于地方國資平臺,這與全國趨勢一致。

  具體看,本批次拿地方除中鐵建、龍湖系傳統房企外,其余基本為地方國資平臺,如成都城投、高投、天投、人居、交投、軌交、武侯資本等。

  其中,拿地數量最多的是人居,攬地4宗,但單宗面積較小,累計面積約74畝。拿地面積最大的是城投,攬地3宗約193畝,全部位于金牛國賓。而龍湖作為民企代表,在本批次土拍中亦表現亮眼,拿下天府新區、成華、郫都三塊地,累計面積約185畝。

  封叔點評

  回顧成都2022年首批次集中土拍,總共50宗土地,6宗流拍,最終實現44宗地成交,成交用地面積2565畝,成交金額393.1億元,成交樓面均價11446元/㎡。

  而7月二批次集中供地,推地55宗,最終成交53宗、流拍3宗,總成交面積約2915畝,成交金額約402.4億。成交地塊中,35宗為底價成交,18宗溢價成交,其中11宗達到最高限價進入抽簽環節,整體溢價率5.25%。

  相較于今年前兩批次集中供地,成都第三輪集中供地規模略有縮減,成交地塊溢價率有所下滑,熱度走低。這與全國地市趨勢基本一致。如廣州今年第三輪供地,溢價率0.5%,流拍率25%,競拍熱度明顯走低。

  同時,地塊冷熱分化也成為各城三批次土拍的一般特征。周邊庫存壓力低、流速快的價值板塊更受房企青睞,周邊住宅去化困難的板塊則大多被本地國企拿下或流拍。由此可見,在盈利空間普遍上升的背景下,房企拿地更加看重項目的銷售預期。

  封面新聞記者 毛茂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