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也晴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陪騎”服務火了!近日來,“成都天府綠道現陪騎服務”登上新浪微博熱搜,引發熱議。
陪騎,是由專人提供服務,協助騎行愛好者在綠道騎行,一般以“一圈”(綠道全程近100公里)為一個服務單位,并同時提供“全程后勤”“視頻跟拍”“幫忙推車”等服務項目。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這項服務在網絡上的呼聲高,但線下實際交易量卻寥寥無幾。“陪騎”服務是真火還是“虛火”?它的走熱,對體育產業相關從業者帶來哪些思考?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現象:“陪騎”服務網上火,線下實際交易少
有著17年騎齡的成都人石頭(化名),是“推行”綠道陪騎服務的人之一。隨著“陪騎”服務的出圈,他兩個月前在閑魚上發布的“廣告”也火了,“每天都有好幾個人來問。”
石頭的“廣告”文案提到,提供陪騎服務500元一次,涵蓋了維修、后勤、接送、跟拍、助推和租車等六大項目,“這是新手小白的‘必備神器’”。
但大部分人止步于咨詢。自“廣告”發布以來,真正成交的僅有一單。
記者查詢發現,“大眾點評”“美團”等服務類軟件中并沒有商家明確提供“陪騎”服務,而該服務更多的是以“個人兼職”的形式出現在“小紅書”“閑魚”等平臺。
隨后,記者使用“綠道繞城陪騎”“天府綠道陪騎”等關鍵詞在“閑魚”檢索后發現,該服務價格不一,最高有800元,定價為一小時20元左右的商家也不少。據了解,經驗較豐富的騎手完成一圈約3—5小時,石頭表示,他帶朋友完成一整套服務約10小時。
在咨詢成交量時,幾位定價較低的賣家表示“只是跟風發著玩”,并未真正接單,前來咨詢的基本都是交流騎行經驗。
騎友海林(化名)發布了免費陪騎的“廣告”,他說不希望騎行過于商業化,但目前為止點擊“想要”的也只有兩人。
析因:消費理念未樹立,安全隱患讓人卻步
火上熱搜的陪騎服務,為何觀望者眾,購買者少?
“騎車,我自己就會啊,花錢找陪騎沒必要吧!”面對記者的提問,天府綠道很多騎行市民這樣說。
在國家一級自行車裁判黃詩琪看來,貼近生活是騎行的優勢,但“騎行是一種專業鍛煉方式”的理念并未普及,消費者普遍認為“有車就能騎”“自己會騎不用教”,陪騎這項服務對他們而言并非是“必需品”。
除了理念,還有安全的考量。
記者私信在小紅書、閑魚上詢問陪騎服務的潛在“買家”,不少人坦言,自己選擇陪騎服務,價格只是一個參考因素,賣家有沒有資質更為重要,曾有過騎行運動職業經歷或比賽獲獎的,會更受青睞。
有這種心態并非個例。數據顯示,隨著戶外露營的走紅,今年7月支付寶“露營險”的搜索量相比4月就增長了94%。換言之,消費者在進行存在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時,安全意識并不低,因此沒有資質的賣家也會讓買家“望而卻步”。
事實上,提供騎行服務的“賣家”,也把“保障人身安全”放在了首位考量。石頭坦言,自己接單前也會有顧慮——前段時間他就婉拒了一個陪六旬老人騎行的訂單。“騎行的‘低門檻’并不等同于‘零門檻’。”長期經營著老車迷俱樂部的黃詩琪表示,自己也會根據經驗來判斷是否要“勸退”一些想騎100公里,但實則不常鍛煉的客人。
還有一個原因是,完備的智能配套設施正在取代部分“人工服務”。
打開天府綠道的小程序,在“騎行專區”下,約騎社群、租車信息以及道路救援等服務一目了然,而這些配套設施已經涵蓋陪騎服務中包含的部分內容。
“現在去綠道騎行,甚至可以啥也不帶。”石頭表示,自己提供陪騎服務的初衷就是因為感覺綠道上的設備不完善,但現在自動販賣機隨處可見,“陪騎的市場可能就會逐漸消失。”
探討:“陪騎”等“陪伴經濟”如何才能“火”?
“陪騎”服務會如流星一樣,很快消失么?黃詩琪有不同的觀點。
“陪騎不是一個新概念,它和其他運動的私教是一回事,只是運動場景變成了騎行而已。”從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畢業的黃詩琪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體育經理人。在她看來,“一對一”的專業陪騎服務不僅能對消費者起到引導作用,還可以提供“情緒價值”。“就像是很多人對‘陪診’有需求一樣,陪騎也是一個道理,一定有客戶需要更專業的人來幫忙照應。”
一個現象是,“騎行”群體越來越大。騎行能滿足人們周邊游、短途游的需求。馬蜂窩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平臺上關于騎行的數據已經增長108%,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騎行到周邊打卡游玩。
面對潛力巨大的“騎行”市場,“陪騎”服務如何破局?
北京工商大學新商經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清杰教授認為,“陪騎”服務的誕生,是“陪伴經濟”的一種。“從市場經濟的本質來講,如果把陪伴作為人的一種需求,不管是因為孤獨,還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幫助,只要有需求在,理論上就會產生相應的供給,市場就會出現。”這也是近年來,“陪練”“陪診”等“陪伴經濟”興起的原因。
在他看來,“陪騎”服務現階段的“遇冷”,是因為它本就是比較小眾化的服務,“隨著發展和需求量增多,市場肯定會慢慢擴大。”
周清杰表示,服務業和工業不同,不必一味追求大規模,反倒是“小而美”的形式更受歡迎,他看好“陪騎”服務的未來市場,但要“熱”起來,還需一定的市場培育時間。
他說,當下的“陪騎”屬于民間分散化的需求,需要有市場相關主體去發現機會,并通過自己的技能、誠信和優質服務去吸引消費者。“這是市場自發的一個交易行為,讓主體自我發展、自我協調、自我解決。真正形成規模后,政府層面更為完備的監管措施也應該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