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先生向記者展示的“難”題▲賈先生向記者展示的“難”題

  根據賈先生的描述,這是一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題干依舊很簡潔,但孩子看了半天也沒看懂這道題需要做什么。賈先生拿到題琢磨了半天,也沒有想到解法。

  最終,聯想到孩子最近正在學習乘法口訣,父子倆猜測,可能是在考察乘法口訣的應用,就寫了一堆跟3相關的乘法口訣,但最終答案是否正確,只有等孩子把練習冊拿回來才知道了。

  教師觀點:

  題干信息確實不清晰,但應用數學思維看問題

  這道關于葫蘆的題,到底應該用加法還是減法,還是兩者皆可,記者也向成都的多位資深小學數學老師進行了咨詢。

  老師們給出的看法很一致——

  首先,這道題僅從題干而言,確實存在信息不夠明確引發理解歧義的情況。

  其次,有老師指出,在題干不明晰的前提下,豆豆老師的批改有點太依賴參考答案了。“既然題干信息不夠明確,那么娃娃不論是羅列的減法還是加法,只要等式成立,都不應該給娃娃判定為錯誤”。

  此外,也有老師指出,在做類似的題目時,輔導作業的家長們不用思考得過于復雜,畢竟題目的考察對象是低齡學段的孩子,因此,難度肯定不會太大;其次,做類似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關注孩子最近正在學習的具體知識點,因為練習冊的主要作用就是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應用考察。

  還有一位數學老師告訴記者,在解答數學題的時候,即使題干文字信息不多,但大家在做的時候,要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看待問題。比如,按照這道題圖中給出的信息,減法更符合數學思維,因為綜合圖示中的所有信息來看,翻譯過來就是“原來有10個,籃子里摘了3個,手上摘了1個,還剩多少個”,“所以使用減法更能體現圖中想要表達的意思。當然,題目再標準一些就更好了。”

  更為標準的加減法題應該怎樣表述?該名老師向記者展示了日常中的出題形式,如下圖:

▲圖為考察加法▲圖為考察加法
▲圖為考察減法▲圖為考察減法

  “像類似的出題方式,就更加明確一些,孩子基本上一看就知道該用加法還是減法。當然,家長也還是需要注意引導孩子用數學思維做題,這樣才能給出與題意相符合的答案。”

  紅星新聞記者 許雯 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