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輔導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家長們被難住的“門檻”越來越低了。“以前是初中的題不會輔導,再后來發現小學四五年級的題也不會做,如今連一二年級的題,有時候都‘整不會’了。”
上周,成都一位家長陳女士,就被一年級的一道數學題給“整不會”了。
事情的緣由也不復雜,涉及的題目也不算很難,但是,按照陳女士給孩子指導的方法,卻在次日被老師給了一個“紅叉”。這讓陳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隨后,她把這道題發在家長群中,也出現了不同解法。有人思路和陳女士一致,也有人說陳女士的方法確實錯了……
那么,這道題到底長什么樣?又為何讓家長們納悶呢?
家長疑惑:
題干要求看圖列等式,母子倆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陳女士上周輔導孩子豆豆的作業說起。
豆豆今年一年級,平日里的作業基本上都是陳女士在輔導。一直以來,陳女士也沒覺得這是個多難的事兒,“雖說我上學時數學算不上特別牛,但輔導一年級還算是游刃有余。”
但上周,豆豆帶回來的練習冊,其中一道題目上的一個“大紅叉”,讓母子倆都懵了。
題目本身很簡潔,只有一張圖,要求“看圖列式計算”。
圖中是個葫蘆架子,架子上爬滿了葫蘆藤,其中,架子左側有5個葫蘆,架子下面還站了一個人,這個人手上疑似正捧著其中1個葫蘆,畫面右側則顯示葫蘆藤上還有2個葫蘆,架子下方,還有一個竹筐,竹筐內有3個葫蘆。
具體這個人是在做什么,題干沒有更多交代。因此,豆豆根據圖中所示,列出了“5+2+3=10”這個等式。

但這個列式為何會被判為做錯?豆豆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
陳女士研究了一陣,也沒想明白。而且,與之相鄰的一道題,也是差不多的形式,有一輛公交車,車上有人,車下也有人,豆豆把車上的2人加上正在上車4人以及1個稍遠處的全部加起來,列了一個“2+4+1=7”的算式,得到的就是“紅勾”。
母子倆琢磨來琢磨去,也沒明白對錯的理由是什么。
家長群里吵起來了
到底是加法還是減法?
隨后,陳女士把這道題發給了幾個朋友,也發在了家長群求助。
不止一位家長看完題目和答案,表示也很疑惑:“孩子沒有數錯,也沒有算錯,這個題到底錯在哪兒了?”
另外有家長則提出,這個題不該用加法,而該用減法,正確答案應該是“10-3-1=6”。理由是有竹筐,有人,而且還有摘葫蘆的動作。
陳女士后來又請教了豆豆的老師,被告知,正確答案確實是“10-3-1=6”,理由也是圖示是在“摘葫蘆”。
對于這個解釋,不止陳女士覺得“不太懂”,不少家長也表示“萬萬沒想到”。家長們覺得,“圖中并沒有更多的提示能夠指明更傾向于加法還是減法,那么只要在等式成立的情況下,這道題都應該是正確的。”
還有家長提到,現在不少習題冊,都是簡單的線條畫,印刷質量也算不上高,加上一些圖片信息給得并不清楚,所以“題目沒說清,圖片看不清,有時候理解起來確實困難”,“比如這道題,說是在摘葫蘆當然也沒有錯,但是確實看起來有些吃力”。
有家長表示,如果圖片不夠清晰,那么題干多給一句話其實也能讓題目指向更清晰,比如“根據農民伯伯摘葫蘆的圖片,列出相關等式”,或許更能讓人明白此處需要用減法。
對于題干不夠清晰的難處,另一位家長賈先生也提供了一道題目向記者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