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新“鐵人三項”在成都爆火:騎行100公里的天府綠道,在公園綠地露營,夜爬龍泉山看日出。而在之后的季節里,這幾項成都人的周末假期日常繼續延續。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成都又刮起一陣“圍爐煮茶”風。

  什么是“圍爐煮茶”?就是陶罐、爐火或者鐵網烤盤,中間擺上一壺茶,茶壺外圍擺上栗子、柿子、雜糧……紅爐里炭火燒得正旺,烤架上的玉米、紅薯等散發出絲絲香味,三五好友圍坐于溫暖的烤爐前,“煮茶+烤物”的完美組合,直接把入冬儀式感拉滿。

  一些熱門古裝劇的播出,更是給“圍爐煮茶”狠狠地添了一把火。截至12月4日,#圍爐煮茶#相關話題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9.3億次。目前,成都多家餐吧、茶社、民宿、酒店、書院都入局“圍爐煮茶”。紅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人體驗了“圍爐煮茶”后,會不約而同地發朋友圈、發小紅書、發抖音。除此以外,有的受訪者認為,“圍爐煮茶”讓自己感覺到很暖和,有冬日的氛圍感。還有的網友則認為這樣讓他想起小時候。

  專家認為,“圍爐煮茶”只是把整個場景進行了創新,通過這種形式讓它更具有話題感,兼備社交屬性,非常匹配、滿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

▲鶴鳴茶社的“圍爐煮茶”套餐 圖片據網絡▲鶴鳴茶社的“圍爐煮茶”套餐 圖片據網絡

  市民降溫天專程體驗,網友稱“煮的是慢生活”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古代人冬天烹茶的場景,最近在成都被“還原”——成都逐漸刮起一陣“圍爐煮茶”的新風潮。

  隨著冬季慢慢到來,天氣越來越冷,圍爐飲茶成為很多商家的營銷新方式。坐在炭火正紅的泥爐旁,烤盤上烤著柿子、金桔、玉米、紅薯和花生,飲上一杯熱茶,和朋友們過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冬天。

  11月30日,成都氣溫驟降,室外溫度降到個位數。在成都人民公園鶴鳴茶社里,26歲的女孩小莫(化名)正在和朋友們感受“圍爐煮茶”。炭火燒得正旺,四個年輕人一邊聊天打牌,一邊等著圍爐上的花生、玉米被烤熟。“這是我第一次感受這樣的‘圍爐煮茶’,之前在小紅書上看到過。今天天氣冷,就特地來體驗一下。”

  小莫覺得,“圍爐煮茶”一方面很有冬日氛圍感,另一方面有了炭火的加持,也比較暖和。

▲小莫體驗“圍爐煮茶”后曬的朋友圈 受訪者供圖▲小莫體驗“圍爐煮茶”后曬的朋友圈 受訪者供圖

  69歲的成都人陳光憲也格外喜歡“圍爐煮茶”。平日他喜歡穿漢服,被漢服圈親切地稱作“漢服爺爺”。今年11月16日,陳光憲第一次體驗了“圍爐煮茶”,就在自家的小區門口。“冬天天氣比較冷嘛,炭火烤起就熱和點兒,還可以烤一些瓜果,比如紅薯、橘子、板栗、花生。‘圍爐煮茶’一般煮紅茶,煮出來的味道也比較好。”

  另外,相比于普通茶館,在戶外“圍爐煮茶”的空氣比較流通,朋友們圍坐在爐火旁氛圍感也更好。

  作為成都本地人,陳光憲平時就很喜歡喝茶,多以蓋碗茶為主。“以前基本上沒看到過‘圍爐煮茶’,我本人也很愿意接受這樣的新生事物,體驗過后感覺挺好的。”

  陳光憲說,有的壩壩茶店鋪沒有圍爐,他還會和朋友帶上爐子、炭火、茶具、烤食,自制簡易的“圍爐煮茶”。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圍爐煮茶”走紅,有網友覺得“巴適得很,成都人太會享受生活”;有網友覺得,“成都煙火氣,就藏在圍爐煮茶里面”;還有的網友表示,“煮的不只是茶,還有情緒,有慢生活中的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