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其中包括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以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
不斷有科學證據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重癥和死亡的比例明顯低于原始毒株,但由于公眾對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了解程度不一,擔心自己是否已感染,會不會變重癥等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近期前往醫院發熱門診就醫的人群增加。
奧密克戎可視作普通感冒或大號流感對待嗎?普通人感染癥狀如何?應該如何應對或者治療?12月10日,封面新聞記者聯系到一名感染陽性的成都小伙柯宇,他給我們講述了他的身體狀況、求診過程,或許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經常運動也會感染”
2022年12月1日,成都被一陣寒潮突襲,氣溫陡降。這一天,我“榮幸的”陽了。
我愛運動,自認為經常運動不怕冷,以非常單薄的衣物蔑視這冬天的溫度。很快,自然規律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臨近中午,感覺到身體發軟,我還沒意識到這是發燒的前奏。吃了兩口午飯,鉆進被窩準備補個覺,但怎么睡都不暖和,怎么睡身上也酸軟并伴隨著頭痛。
下午3點左右,我決定去小區旁邊的醫院,簡單描述了癥狀,測了體溫。醫生告訴我:“38℃,我猜也是發燒?!?/p>
醫生登記完信息,讓我去最近的發熱門診:四川天府新區某醫院,說他這里不為發燒病人治療開藥。
我讓醫生給了一些葡萄糖,沒怎么吃東西的我喝完一管回去換上厚衣服,趕往天府新區該醫院。
開始我想自己騎車過去,因為如果確診會給公交司機和一堆乘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因身體酸軟和頭痛,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打車前往這家醫院。
由于內心還是擔心發熱癥狀引起大家的異樣的眼光,自己在網上和柜臺機掛號卻找不到發熱門診,厚著臉皮問了工作人員:發熱門診在哪里?
我聽到的答案是:“這里發熱門診關閉了,你去xx醫院吧?!?/p>
另外一家醫院也不太遠,我決定走路前往。
一進到xx醫院,我就直奔箭頭指示的發熱門診,然而簡易板房搭建的發熱門診鐵門緊鎖,繞了一圈也沒發現入口,咨詢工作人員給了我同樣的回答:發熱門診關閉了,你去某某醫院……(具體哪個醫院我沒記住,但距離不近)。
通過前兩次的經驗來看,包括醫生在內的很多人也不清楚,哪個醫院的發熱門診沒有關閉。
就診過程有點曲折
發燒的我為此跑了四個醫院。
在購買N95口罩(必須佩戴N95才能進)、填表格、量體溫、抽血、咽拭子、鼻拭子、繳費、問診等過程,我進入了第四個醫院,開始接受診療服務。
此時的體溫從38℃上升到38.6℃。
直到18:40,我得到了實際的治療,醫生為我開藥打針。
說到這里,我想說的是,目前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理順。比如那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知道如何查詢電話、體弱多病的老年人發燒了,他們該怎么辦?信息的公布、了解渠道如果繼續優化,再簡單易查且更新及時一點,或許就更好了。
12月2日凌晨3:50,手機鈴聲響起。xx醫院發熱門診電話通知我:“經過我們復核,你是陽性。”
我配合著登記完當天的軌跡和密接人員,等待他們上報疾控中心。登記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也是為了讓報告出得快一點,方便大家早點離開,所以樣本是初篩,準確率沒有那么高。”
下午1點,報備的社區工作人員給我取得了聯系,讓我居家隔離。裝了門禁系統,不過沒有醫生來,也沒有醫療建議。
我在網上看到轉發的配方,讓社區工作人員為我買了些。希望這些藥真的有效果,讓我快速康復。
不久成都發布通知:主動出示健康碼綠碼、掃場所碼即可進入其他公共場所及乘坐公交、地鐵等市內公共交通工具。——這也意味著很多場所不用看核酸了。
在疫情防控政策的管控和放開的檔口,我感染了新冠。
感染之后:
嗅覺差了,渾身酸痛
今天是12月3日,這是我出現癥狀的第三天(2日凌晨確診),有人非常想知道新冠的癥狀是什么,他們身邊也沒有一個案例可以參考。那么我今天就來說一下我感染后的一些感受。
從剛開始的發燒、酸軟、頭痛、怕冷(可能是發燒引起的),今天的精神好了不少。一是兩天充足的休息,二是上述癥狀在白天已經消退。但是更大問題來了,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咽喉腫痛。
如果說前兩天的癥狀是多個癥狀的疊加,但是今天的咽痛難受程度更甚。
下午六點半,社區收到通知:我要被轉運,而且家里會被消殺。同時社區拿來兩套防護服。
12月4日,我悶頭大睡到中午,我還記得天還蒙蒙亮時全身冒汗。起床熱了飯菜,胃口大好。午飯過后,咽痛癥狀減輕了,隱約感覺到這是好轉的跡象。下午三點過,我接到我的轉運通知讓我收拾東西,我即將去方艙醫院集中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