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蜀郡西工或在秦時已設立
此前,根據對史料的研究,我們曾有這樣一段歷史認定:秦統治巴蜀時期,秦政府曾在蜀郡設置大型工室“東工”,生產軍隊急需的兵器等產品;兩漢時期,官府又在蜀郡設立大型工官“西工”,生產漆器、蜀錦等等。
但因為這次出土的秦簡“西工師”,這段歷史或許要修正一下。
字庫街遺址發掘現場負責人唐彬表示,“西工”為蜀郡西工室,“西工師”是官職名,為西工室機構中管理工匠之吏,字庫街出土的遺存很可能與著名的蜀郡西工有關。
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成都就已是全國最頂尖的手工業生產基地。由于西工的工藝精湛,生產的東西件件都是精品,所以這里的產品基本都是輸送給宮廷和皇室成員的貢品。
這些誕生自成都巧匠手中的珍貴金銀銅器、漆器、蜀錦,隨著漢代開啟的絲綢之路流向全國,甚至銷往世界各地,可以說是最早的“國際”大企業。
知名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王仁湘教授曾在成都博物館的一場講座中提到:新疆古城尼雅出土的漢代蜀錦護臂——就是那個織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的著名文物,“按照工藝和年代來看,它很有可能也是由‘蜀郡西工’生產的。”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左志強介紹:與“成都”和“西工師”同時發現的這批秦簡上,還有“公士”等軍功爵名,“革”“軫”等車馬類原料及工具名稱,以及“十二兩”等數量用詞以及“二當一”等財物折算用詞,和“(卅)五年六月”“廿九年”這樣的年代信息。
“結合簡牘字體風格,我們推測這批簡牘年代為戰國晚期至秦代,大體為秦昭襄王或秦王政(始皇)期間。”左志強說。
如此看來,這批秦簡無疑昭示了一個令人興奮的考古新發現:早在秦治巴蜀時期,當年的成都不僅有蜀郡東工,也已經有了蜀郡西工——眾所周知,漢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沿襲自秦朝,因此,漢代西工很可能也是漢承秦制,延續了秦代的工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