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成都新華少城衛生服務中心排隊掛號時,記者的前面只排著兩個人。
掛號費11元,在發熱門診肖大操醫生的診室外等了約5分鐘,記者就已經開始了看診。
“我退燒之后,咽喉有一點痛,開始咳嗽,這該怎么辦?”記者問。
“新冠病毒感染包含發熱、干咳、乏力等十大癥狀,具體癥狀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毒株而有所差異。病程一般7至10天,屬于自限性的疾病,能夠自我緩解,不用擔心。但如果你確實咳得厲害,可以適當吃點清咽利喉的藥。”佩戴著專業防護用具的肖醫生,耐心地講解道。
12月20日,在接診記者之前,肖醫生已經連續接診20余位發熱患者,其中不少是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多日以來,他始終堅守在門診,為轄區居民服務。
那些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大部分是他的“簽約居民”,簽約居民可享受免診察費。在家庭醫生的體系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這些居民提供線上問診、線下送藥、上門看診等服務。一些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不去大醫院“打擠”,而是直接找到肖醫生,這是多年以來培養起的信任與默契。
68歲的李大媽測完體溫,發現還有些低燒,肖醫生為了她開了藥,告訴她癥狀很輕,不用擔心。
81歲的張婆婆患有慢肺阻,感染新冠病毒后感到“渾身不舒服”,前幾天來看病后有所緩解,但兒女還是很擔心。肖醫生告訴他們,“目前病情是穩定的,如果確有必要,我們會把你們母親轉運到上級醫院治療。”
觀察近1小時,記者注意到,針對每一位患者,肖醫生都會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科學認識當前新冠病毒致病性弱的特點,并且會叮囑患者不要亂用藥,避免造成副作用。診室內外,常常能聽到一句句“謝謝醫生!”
新華少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常上午到中心看診的患者要多一點,下午則相對較少,發熱門診每日接診量40余人,“我們這里不打擠。”
“患者到了中心后,我們會幫助患者判斷病情是否嚴重,會不會影響到工作、生活,是否需要住院,以及對用藥安全性進行指導等等。”新華少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靜表示,“大部分新冠患者來這里,我們都能提供幫助,如果癥狀確實嚴重,我們也有非常流暢的程序來轉運到上級醫院。”
12月20日,除新華少城衛生服務中心以外,記者還走訪了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汪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與前者類似,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不“打擠”,近期每日發熱門診接診量在30-80人之間,下午較上午接診量更少,且均能提供優質、專業的診療服務。
“高峰期會稍微等一會兒,但不會等太久。”玉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葉靜雪表示:“社區醫生可以幫新冠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對癥治療、居家健康管理指導等等。我們的家庭醫生,還可以在微信群里為大家提供指導,現在大家對待新冠病毒也越來越理智。”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