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建設,是推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高質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重要舉措。12月2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政府網站獲悉,《成都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稱《實施方案》)已正式印發,涵蓋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為建成“無廢城市”描繪了一張清晰的路線圖,以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
新目標:
2030年,建成固體廢物智慧管理平臺
“無廢城市”并非沒有廢物、不產生廢物,而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及規范化處置。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已經建成工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經營單位27個(家),綜合利用處置率99.4%;建成醫廢處置設施1座,處置率100%;建成9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從《實施方案》的建設目標看,成都將分為三個階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到2025年,“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促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固體廢物管理經驗做法。到2030年,建成涵蓋工業、農業、生活等各個領域的固體廢物智慧管理平臺,形成高效協同的城市固體廢物管理體系,主導產業實現循環化發展,危險廢物得到全面安全管控,農業廢棄物實現全量利用。到2035年,固體廢物管理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歷史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得到安全處置,城鄉融合發展全面實現,綠色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據悉,為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還明確要求將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壓實工作責任,加強工作考核,確保“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有序推進,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新任務:
8項重點任務描繪“無廢城市”建設“施工圖”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實施方案》明確了8項重點任務。其中,明確將建立健全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制定產廢、任務、責任、項目四大清單,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同時,將加強成渝地區、成都都市圈及市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建立固體廢物跨市轉移聯防聯控機制,深化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探索建立固體廢物分級分類管理、生產者責任延伸、跨區域處理處置補償、危險廢物跨區域“點對點”定向利用豁免管理等制度。
工業、農業、生活等各個領域也將全面推進“綠色”發展。比如,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明確將嚴格控制新建“兩高”項目,加快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并計劃推進機動車維修“無廢行業”建設試點,構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在農業綠色生產方面,將完善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大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應用,實現秸稈禁燒區域監控“立體化”。
構建高效處理處置體系,《實施方案》還提出,將促進生活源固廢源頭減量,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倡導低碳生活、適度消費、綠色辦公和“光盤行動”,并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和綠色快遞網點建設等等。同時,將挖掘生活源固廢資源化利用潛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大力推廣“互聯網+”新型回收模式,推動廢舊商品線上線下流通場景融合,并將提高生活源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和無害化處置能力。
此外,《實施方案》還明確,將推進無廢機關、學校、工廠、醫院、餐飲、商超、景區、社區等“無廢城市細胞”創建,推行綠色辦公和綠色采購,實現共建共享,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將加強垃圾分類、“光盤行動”、再生資源產品再利用、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等宣傳力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公眾參與意識。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