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都

  “這幾天一直在忙著給小麥、油菜‘補水’和打除草劑。”11月30日,在一天的勞作后,金堂縣高板街道平安橋社區的種植大戶向元春望著眼前新流轉的土地上長滿的冬油菜和小麥苗,對來年收成充滿信心。

  金堂縣通過改造冬閑田、整合撂荒地等舉措擴種小春作物。

  小雪已過,地里的農作物蓬勃生長著。“去年油菜只有60余畝,今年達到了600余畝,此外,還有1000余畝小麥需要管理。”向元春告訴記者,油菜擴種了10倍。

  從60畝到600畝,油菜擴種的背后,種植大戶底氣何在?

  返鄉投身農業  糧油種出好效益

  “擴種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向元春介紹,一方面,糧油效益讓他看到了農業的前景。在油菜上,價格從去年的每公斤6.6元漲到近期的每公斤7.6元,預計后期還會上漲。另一方面,現在支持油菜生產的政策好,金堂連續多年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項目,對項目區內油菜種植農戶給予每畝150元的補貼。

  油菜籽價格上漲,加上政策支持,提高了向元春擴種的積極性。在這背后,還蘊藏著他的鄉土情懷。

  “‘有糧在手,心頭不慌。’這是我的祖輩們留下來的口頭禪,家里祖祖輩輩都在種糧,傳下來的經驗讓我對種糧也很有信心。”向元春說,2014年,基于對農業的感情,他帶著數年積蓄40余萬元回到老家開始創業。

  向元春不斷摸索農業機械化發展。

  慢慢地,向元春成立了家庭農場,把周邊的撂荒地流轉過來,把其中的冬閑田改造出來,糧油生產規模從80畝、120畝、250畝、700畝……直到如今的1600余畝。今年小春這一季,油菜種植面積就超過600畝。

  “種植的土地越來越多,一家人漸漸有些力不從心,于是我們開始探索機械化生產。”向元春說,為提高生產和經營效率,他開始添置和應用農機。今年,合作社在原有基礎上購買了4臺拖拉機、2臺播種機和1臺植保無人機。

  近年來,向元春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和省農科院、成都市農技總站、地方農業主管部門等專家的指導,合理選用糧油優良品種,精心安排茬口交替,保證了各品種糧油作物的穩產高產。目前,在滿足自己各項農業種植生產后,向元春還為周邊種植大戶和農戶提供各類社會化服務。

  向元春(左)與成都市農技總站工作人員在查看油菜長勢。

  政策引導科技支撐  成都擴種油菜超6萬畝

  向元春的擴種油菜,是成都市糧油生產中的一個縮影。金堂縣、大邑縣、崇州市、邛崍市等地,通過冬閑田改造、撂荒地整治、推廣油菜生產機具、加強技術培訓指導等一系列舉措,千方百計擴種油菜。

  “擴種冬油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擴種大豆油料’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重要任務,也是全市2023年小春農業生產的重要內容。”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糧油產業科科長陳慧歡介紹,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要求,成都市2023年要完成油菜擴種6萬畝的任務。據農情調度數據,成都市完成油菜播種面積182.67萬畝,在上年176.49萬畝的基礎上,擴種了6.18萬畝,增長3.5%,油菜擴種任務全面完成。

  成都市各區(市、縣)千方百計夯實小春生產。

  以金堂縣為例,當地要完成1萬畝的油菜擴種任務,占全市任務的16.7%,是擴種面積比較大的縣(市、區)之一。 那么,擴種油菜,地從哪兒來?

  金堂縣的做法是改造冬閑田、整合撂荒地等。金堂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糧油產業站副站長楊方超介紹,高板街道屬淺丘地區,農業生產用地9.05萬畝,其中用于糧油蔬菜種植面積6萬余畝。近年來,金堂縣充分利用冬閑田、整合撂荒地,采取機械化手段調地整田,不僅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解決了冬春閑置、土地撂荒的問題,還改善了土地機械化作業條件,提高了農田宜機化水平。

  農情調度數據顯示,今年成都市油菜擴種超過6萬畝。

  “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金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金堂縣完成了2020年“產油大縣”示范縣建設5萬畝和2021年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1萬畝,從物資、技術、政策等方面為油菜生產提供了支撐。

  此外,依托“天府菜油”產業融合發展暨產油大縣重點項目縣項目及2022年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油菜擴種項目,當地推廣了德油199、旺成油8號、興奧油478等“雙低兩高”油菜品種。在相關技術的配套應用下,糧油產業的綠色高質高效發展進一步提速。(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