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樊邦平 吳聃 攝影報道
“這幾名新生兒的病情比較重,今天盡量幫他們聯系到住院部的床位;這幾名患兒高燒不退,今天務必幫他們掛號到專門的科室,進行治療……”
12月22日早上8時許,暖陽剛剛升起,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潘異便匆匆來到科室的留觀輸液室,從該科副主任李茂霞手中接過病患名單和交班表后,拉開了新一天的急診科值班帷幕。
每隔兩三日到醫院值班24小時,值班第一件事是到留觀輸液室交接工作,這是近20多天以來,潘異的狀態。
12月以來,隨著發熱病人的增多,各級醫療機構受到巨大的考驗。在此情況下,醫療一線的情況如何?群眾發熱后能否得到及時治療?醫護人員狀態如何……這些問題備受關注。12月22日,帶著大家關注的話題,記者來到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科,近距離采訪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潘異。
頂著壓力上,急診科成為醫院發熱治療第二陣地
戴著眼鏡,略顯斯文,頂著一頭蓬松的頭發;說話中,帶著咳嗽,聲音略顯沙啞。這是潘異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12月22日上午,見著記者第一面,潘異便向記者打趣:“實在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去理發。”
在眾多發熱病患中,兒童是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一方面,兒童難以清楚表達病情病史,另一方面,部分藥物和治療手段無法在嬰幼兒身上完全實施,這考驗著醫生的耐性和醫療技術。
作為成都最大的兒童醫療機構,今年12月以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遇到了不小的挑戰,為了做好患兒的救治,醫院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將本處于發熱疾病治療第二梯隊的急診科推向了最前沿——開始全面接收發熱患兒。
隨著患兒不斷涌入,只有30余名醫生的急診科很快成為全醫院接待發熱患兒第二多的科室,僅次于發熱門診。
“12月以來,最高峰時期,我們每天至少要接診450余名患兒,其中超過九成有發熱特征。在平日,這里每日的最大接診量僅為200多人。”潘異介紹,前來求診的患兒,大多是輕中度發熱,且以低齡兒童為主,他們到醫院來,一是因為父母不知道如何在家處理,二是可以順便買到退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