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如成都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這樣的重點片區展現出日新月異的風貌。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明確推動“三個做優做強”提升城市整體功能,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功能結構,促進城市內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7月,市委工作會議上,成都市就開展“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項目集群攻堅大會戰作出部署,明確圍繞首批24個重點片區發力。隨后,各重點片區以項目集群為抓手,掀起加快推動“三個做優做強”的攻堅熱潮。不同于傳統的工業園區或產業集聚區,這24個重點片區把人的需求、城市建設的需求、產業發展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從建設傳統的工業園轉變為筑城為先,從單純的注重生產轉變為生活、生態并重。
截至目前,成佳郊野總部示范片區的核心區田園生態商務區已完成4.8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區的空間、產業、落位規劃和單體建筑設計方案,并儲備在談企業近300家,完成企業注冊200余家;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已布局建設科幻館、超級島鏈科學家會客廳、世界科幻公園、清水河國際濱水智岸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點片區圍繞休閑度假、時尚消費、交通樞紐、旅居服務等10大項目集群,正加快推進首批76個重點項目……
“這種全域思維,能更好地幫助成都重塑城市經濟格局,全面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我相信,在不久后,成都一定能在城市整體功能上實現更大提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作為省會城市,成都提出的推動“三個做優做強”符合超大城市發展邏輯和規律,能夠助推成都從“大城”邁向“強城”。
以24個重點片區為抓手的“三個做優做強”,既強調各展其長、競相發展,又強調市級統籌、區域協作。縱覽重點片區名單,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探索推動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的改革路徑。例如,成都熊貓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建設推進涉及成華區、金牛區和新都區,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的建設推進涉及成都高新區、郫都區、溫江區。
“這一以功能為導向推動城市空間優化的思路,最具創新和突破的地方在于聚焦轉變單片區域、單個體系布局的發展模式,”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級經濟師劉軍偉認為,以承載城市核心功能的重點片區去引領市域功能空間發展,將充分釋放城市重大功能性平臺的戰略牽引效應,打破行政區劃,通過功能延展,形成若干個差異化發展的功能組團。
從成都一路往北,在彭州市濛陽街道,一條寬闊的主干道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這條主干道,就是成都國際陸港彭州片區的交通大動脈——天府大道北延線(彭州濛陽段)項目,預計2024年6月建成通車。緊鄰天府大道北延線旁邊,四川永輝供應鏈現代產業園(二期)、中國南方蔬菜種業創新中心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同樣如火如荼。
成都國際陸港彭州片區與成都國際陸港青白江片區形成“一主一輔”區域協同、競合發展格局。“我們按照項目集群的理念,共編制了總投資613.47億元的18個重大項目清單,目前已開工建設9個,加快前期推進6個,即將開工3個。”彭州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子落帶動滿盤活,以重大功能性平臺為核心,片區實現協調聯動、抱團共進。這對于推動城市內涵發展、區域差異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