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錦觀新聞
今日上午時分,天府廣場上傳來一陣悠揚的小提琴聲,演奏者的手指在琴弦上翻飛,美妙的音樂如泉水流淌,給冬日的蓉城增添了幾分暖流,給迎接2023新年的成都人增添了喜悅和憧憬!
拉琴的是環(huán)衛(wèi)工人湯道宣。
休息的時候,他總會拉一拉小提琴或者二胡,其中最擅長的是《我愛我的祖國》《梁祝》,一口氣能拉五六首。
湯師傅每次拉琴,都會吸引不少市民駐足,有人稱他為天府廣場的掃地“音樂家”,美妙的琴聲為他圈粉無數(shù)。“什么叫高手在民間?這就是典型。大冬天里,他的琴聲讓我感到溫暖!”市民朱先生說。
民間高手
他是身穿環(huán)衛(wèi)服的“小提琴家”
“我算啥子音樂家哦!頂天了就是個愛好者!”說起大家的贊譽,61歲的湯道宣顯得很低調。
如果僅從外形上看,眼前這位環(huán)衛(wèi)大叔的確和音樂家沒有半點關系。他穿著綠色的環(huán)衛(wèi)工作服,身材瘦削、皮膚黝黑,手指干燥而粗糙,像曬干的豇豆,完全沒有音樂家的靈動和圓潤。
湯道宣手上的小提琴是800多元買的,入門款中的入門款,拉了十幾年,背板已經磨損得有些發(fā)黑。每天,他都會把小提琴“藏”在自己的環(huán)衛(wèi)車里,有空就在廣場上或愛心驛站里拉一拉。
別看裝備不行,湯道宣依然可以熟練演繹。持琴、夾琴、拉琴,一氣呵成,琴聲從他指尖傳出,時而婉轉優(yōu)雅、時而飽含激情。拉到動情之處,湯道宣閉上眼睛,陶醉其中……
樸實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寬闊的天府廣場、悠揚的小提琴聲,這些看似有些違和的搭配,卻為“城市之心”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藝術氣息。
自學成才
他曾是鄉(xiāng)村樂隊的小提琴手
湯道宣從小熱愛音樂,初二的時候就會拉二胡,上世紀80年代在達州教書的時候,接觸到小提琴,便對其產生了濃厚興趣,“我那時候教數(shù)學,只要有時間,就會找學校的音樂老師,請他們教我拉小提琴。就這樣,他們點撥一點,我自學一點,慢慢就會了。”
湯道宣說,那時候,他還和一些畢業(yè)學生組建了樂隊。由于當?shù)貨]有樂器賣,他們還湊了錢,專門前往當時的萬縣去買樂器,“記得當時那個小提琴300多,相當于我3個月的工資。”
樂隊組建好后,湯道宣每天工作結束,就利用晚上的時間下鄉(xiāng)演出,一個月要演20多天,“那段時間我感覺很充實,也很快樂!”
結束教師生涯后,湯道宣前往廣州打工,但喜歡的音樂一直沒有放下,只要有空,他就會練拉小提琴、二胡,“這是我快樂的源泉!”
圈粉無數(shù)
寒冬里他的琴聲傳遞溫暖
湯道宣在成都從事環(huán)衛(wèi)工作有5年了,之前負責太升橋片區(qū),現(xiàn)在負責天府廣場和順城街片區(qū)。以前,他在太升橋拉小提琴時,就是周圍群眾熟悉的“民間大神”,如今到了天府廣場,人氣依然不減。
湯道宣有個抖音號,有1101個粉絲和1148個關注,獲贊2002。只要有空,他就會發(fā)布拉小提琴和二胡的視頻,吸引不少網(wǎng)友的關注:“才華出眾、高手在民間!”“悅耳動聽,老鄉(xiāng)拉得很好!”“你的琴聲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湯道宣則會謙虛地回答:“謝謝點贊!”“指法還不夠靈活。”
按湯道宣的話來說,音樂也是活到老學到老。他不懂五線譜,就看簡譜,學一些曲子,只要有空就會給同事們表演。每年公司組織的文藝演出上,他也是當仁不讓的“大明星”。“最近,我看到有的學校、社區(qū)可以免費教樂器,我還想去報個名,跟老師再學一下!”湯道宣說。
作為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湯道宣兢兢業(yè)業(yè),他每天上午7點到12點,下午2點到6點都會堅守崗位,在自己的責任片區(qū)來來回回十幾趟,清掃垃圾,確保街道整潔。最近天氣寒冷,湯道宣所在的四川至美環(huán)境管理有限公司為環(huán)衛(wèi)工人們準備了姜茶、暖寶寶、手套等御寒的物品,為他們提供了一份溫暖的保障。
“接下來,我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為維護城市的干凈整潔貢獻一分力量。當然,我也會繼續(xù)追求我的音樂理想,能給大家?guī)砜鞓罚乙灿X得很開心!”湯道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