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肖瑩佩

  “要加快落實成都都市圈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月7日,資陽市,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透露的消息,令人振奮和期待。

  同樣振奮人心的還有一組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成德眉資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1.8萬億元,分別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四川省的34%、46.5%,3年起步期階段性目標提前實現。

  從起步期到成長期,同城化發展和都市圈建設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未來又將如何發力?

  看成果

  推動264項重點任務,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成效初顯

  時針回撥,2020年1月16日,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推進會召開,明確把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

  近3年時間內,成德眉資四市充分發揮主體推動作用,細化分解、持續推動《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264項重點任務轉化落地,同城化進程不斷提速,現代都市圈建設成效初顯。

  同城發展,交通先行。

  2020年以來,市域鐵路成資S3線、成眉S5線相繼開工建設;打通“斷頭路”10條;成渝高鐵完成提質改造,成綿樂等鐵路實現公交化運營,目前成都都市圈日開行動車134對、日均客流2.3萬人次,分別是公交化運行前的3.3倍和2.1倍。

  來自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的統計數據更具說服力:四市累計完成綜合交通投資2300億元,占全省總額的近1/4。

  產業也是重頭戲。去年12月16日,成德眉資四市共赴深圳,首次以成都都市圈整體對外宣傳形象,在先發地區開展招商投資推介。同月,四市聯合編制的《成都都市圈重點產業產業鏈全景圖》發布,重點圍繞我省“5+1”工業體系,研究確定重點產業選擇和分工協作格局。

《成都都市圈重點產業產業鏈全景圖》發布。省同城化辦供圖《成都都市圈重點產業產業鏈全景圖》發布。省同城化辦供圖

  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共有1490家企業開展跨市域產業協作、較2020年增長48%。通過創新平臺共建共享,都市圈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也由2019年的4463家,增至2021年的8360家,幾乎實現翻倍。

  此外,公共服務同城化發展也有顯著成效。

  • 教育發展方面,四市結對學校增至254對,成都優質網校資源已覆蓋德眉資三市;

  • 醫療協作方面,都市圈內25家三甲醫院已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 社會保障方面,在全國率先出臺住房公積金同城化貸款異地使用政策,并實現異地辦理公積金組合貸款業務。

  看發展

  以項目為支撐,加快落實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

  近日,由清華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編制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發展指數》顯示,成都都市圈屬于特色發展型都市圈,城鎮化發展等優勢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

  橫向來看,與上海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等相比,成都都市圈仍面臨核心功能能級不高、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等問題。

  如何深化同城化發展,建強動能更充沛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在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審議的《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謀劃了新的目標和實現路徑。

  該計劃圍繞發展布局、基礎設施、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開放合作、公共服務、生態環境、體制機制等八個領域,提出了2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以項目為支撐抓落實,計劃還圍繞《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的重大項目事項,細化編制形成了成長期重大項目事項表共計196項。其中基礎設施同城同網體系領域數量最多,達到58項。

  2023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全面提速的關鍵之年,會議對今年的工作要點作出部署,將著眼“項目化、臺賬式”推進落實。據悉,擬定的279個年度重大項目事項活動清單,包括了項目146個、事項99個、會議活動34個,其實施主體、進度安排、完成時間都逐項進行了明確。

  事實上,同城化發展、都市圈建設等關鍵詞,也是2023年四市的重要著力點之一。

  • 作為極核城市,成都在去年底召開的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突出功能協同、區域協調,構建“三圈一體”打造現代化都市圈;

  • 德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同城融圈戰略,以更大力度融入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 資陽在市兩會上響亮喊出,“堅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成資同城化為戰略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

  • 眉山則提出,實施成都都市圈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