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的批發市場

  除了香腸臘肉,毛茸茸的兔子年畫、對聯、福字等兔元素新年裝飾品及年宵花也占據了年貨市場的C位。

  荷花池小商品批發市場里,濃烈的新春氣息撲面而來。商鋪里都掛滿了對聯、紅燈籠、中國結等紅紅火火的傳統節日用品,前來進貨的商販與市民絡繹不絕,和批發商們討價還價。

  “簡直忙不過來!”商鋪老板曾茜喝了一大口水后告訴本報記者,“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帶有兔元素的對聯、墻紙、福字都賣得很好,一天可以賣三五千元。”隨后,曾茜又忙著去接待前來詢價的客人。

  另一家批發商老陳則盤算著收益,“從去年起基本沒賺到錢,就指望年前這波高峰了,估計這個月能賣近40萬元。”

  五彩斑斕的三圣鄉花市,也迎來了久違的人潮,小型貨車不斷穿梭其中,商家們忙著卸貨送貨,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要過年了,肯定要買些鮮花和綠植,給家里增添點節日氛圍,也圖個好彩頭。”正在挑選發財樹的吳先生表示。

  本報記者發現,除了臘梅、蝴蝶蘭、發財樹、金桔等傳統年花外,寓意“福氣滿滿”,由紅色銀柳、紅果、干花、仿真銀杏葉等組成的福桶極為暢銷,多數價格在30-300元之間。

  一位老板向本報記者介紹,“年宵花福桶很受歡迎,比如‘五福臨門’,這幾天日銷售都過千元,還有不少客戶要求私人訂制。”

  “搞不贏、搞不贏。”忙著從貨車搬運銀柳的批發商金秀偶爾回應著本報記者,“我今天連飯都沒咋吃,這段時間來進貨、零買的客人太多了。”

  在金秀看來,春節前的這波銷售旺季至關重要。“這兩年生意不好做,一直都在堅持。最近大家都在買年貨,所以我們生意還不錯,周末時客流量最多,不少市民還會帶著小孩過來,給了我們不少盼頭。”

  熙熙攘攘的各大商超

  喜氣洋洋的背景音樂、張燈結彩的新年裝飾、包裝精美的年貨禮包……本報記者走訪各大商圈的大型超市發現,商家們已提前進入“春節模式”,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能出來買買買的感覺太好了,且超市里大紅燈籠、中國結、對聯都掛出來了,特別有氛圍感。像水果、菜品等,我都要看到實物才買得放心。”市民顧悅正在水果區域選購車厘子禮盒,一旁的手推車里,裝滿了堅果禮盒、牛奶等貨品。

  本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商超都專門在顯眼處開辟了“年貨專區”或年貨街,濃郁的春節氛圍、花樣主題活動、多重促銷手段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打卡”。

  “這兩天人流量明顯變多了,店員下午6點多都在補貨。除了前來訂貨的團購客戶,還有很多顧客帶著小朋友一起來采購,年輕人也喜歡過來參加年貨街的打卡活動,尤其是1月9日,是近期人流最大的一天。”成都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

  而分布在成都不同區域的龍湖天街,自元旦以來幾乎每天都會涌入數萬人。其中,服飾、黃金珠寶、電子產品消費火爆。

  自詡成都美眉的王熙對本報記者展示著手上的購物袋,“過年前去天街買新衣服約飯是我們家的傳統。這段時間天街年貨季各種優惠很吸引人,買東西價格劃算,而且還有非遺民俗大秀、新春嘉年華等各種新春活動,完全拉滿過年的儀式感和氛圍感!”

  春熙路商圈也恢復了往日的熙熙攘攘,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絢麗的消費場景相互輝映。

  “成都人民都不上班么?工作日春熙路都這么多人。”青島來的游客曾先生十分驚訝,“我們第一次來成都,逛了太古里、去IFS頂樓和熊貓合影,還買了一些四川特色年貨。這一片太漂亮了,裝飾得很精美,讓我有種提前過年的感覺。”

  火爆非凡的年貨春運

  較之線下熱鬧的傳統年貨消費場景,由90后、95后等年輕人構成的消費主力軍,更青睞方便快捷的線上年貨市場“一站式”采購。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都推出了網上年貨節,營造出線上線下聯動的火熱消費氛圍。如已全面啟幕的2023年京東年貨節,推出了諸多優惠活動,主打過實惠中國年,擁有一站式購齊特色年貨和心意年禮。

  值得注意的是,返鄉過年成為節前出行的主要客流方向。在早早買好返鄉車票、機票的同時,不少人也提前置辦好了年貨,并先一步送往家人手中。

  來自京東的數據顯示,較之去年春節,兔年“年貨春運”的異地訂單大幅增長。截至1月8日,從高線城市發往中低線市場的異地訂單占比從去年的3%增長到了16%。

  剛剛參加工作的王淼告訴本報記者,“我在網上提前給老家的爸媽買了保健品、白酒、按摩儀等新年禮物,結果我還沒出發,他們就收到了。”

  除了返鄉過年,回家吃團圓飯也成為今年的主流。而方便易操作的預制菜備受追捧。

  記者從叮咚買菜等平臺獲悉,今年市民預定年夜飯比往年大幅提前,上周年夜飯預定已經迎來首個高峰。同比去年,年夜飯相關菜品銷量增長500%。

  “今年春節,在外地工作的家人都會回成都過年,這是我們家族三年來的第一次團聚。我已在餐館、電商定了不同種類的年夜飯,有海鮮大餐也有傳統的八大碗,豐盛還很省事。”成都女孩小雪表示。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隨著城市“煙火氣”的重燃,作為打響春節消費第一槍的年貨經濟,正不斷激發著消費潛力,助力節日經濟的興旺。

  對此,市場觀察人士王宏表示,“節前這波消費熱是疫情防控優化后的第一個傳統消費旺季。在某種程度上是觀察消費市場復蘇的重要窗口。”

  “過去幾年,老百姓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及消費方式都受到了較大的抑制。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勢必會有一個爆發式的消費增長期。”湯繼強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年前這波消費復蘇回暖可以說是在預期之中。”

  湯繼強指出,各地應打造更為便利寬松的消費市場營商環境,建立鼓勵消費、友好消費的政策環境和法治環境,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經濟復蘇帶來的獲得感,從而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年之際在于春,紅紅火火的年貨經濟,是2023年開年熱鬧的“煙火氣”,更是對經濟行穩致遠的篤定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