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
1月31日,成都市體育局正式發布《成都市戶外休閑運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從標準建設、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市場培育、山地救援等多角度著手,旨在將成都將戶外運動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成都市體育旅游產業能級的躍遷升級。

成都以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和三分之一高山的獨特地貌,造就了中國最典型的山地戶外梯度效應,龍門山脈與龍泉山脈四季景觀變幻,適宜開展多種類的戶外休閑運動項目。截至2022年8月,成都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0.3%,戶外休閑運動場景不斷優化,共建成各類公園1300多個、各級綠道5100多公里、人均綠地面積14.9平方米、生態系統年固碳超200萬噸。
成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規劃》立足于成都“休閑之都”的文化基因和公園城市建設基礎,充分挖掘成都市戶外休閑運動資源優勢。根據資源的形態特征,創造性地將成都市戶外休閑運動資源分成公園綠地類、林盤村落類等六類進行分類統計,并根據戶外休閑運動特征及開展條件首次構建了適宜性、體驗性、受眾性、可達性、承載性五維評價法對資源進行評判,劃定地標級、優良級、普通級三個資源等級。《規劃》更是首次以“碳足跡”作為環境影響評價依據,結合游客停留時間、客單價,判斷戶外休閑運動項目碳效益的高低。

據悉,該《規劃》以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戶外休閑運動公園城市為總體定位,基于成都市戶外休閑運動資源特征和發展態勢,引導構建七核引領、兩帶協同、一環激活、多點聯動的空間發展格局,并差異化培育18個戶外休閑運動游憩單元。同時,以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為目標,將著重打造3個戶外休閑運動品牌項目,即全國首個以荒野徒步為特色的趙公山國家荒野徒步公園、以山地運動作為產業引領的天臺后山-南寶山山地戶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示范項目、以舒適探險為開發理念的飛來峰舒適探險公園。
此外,該《規劃》選取成都市域內具有開發基礎的步道、綠道、騎行道,按照大眾級、健身級、進階級、挑戰級四個難度等級推出10條具有代表性的戶外休閑運動主題線路和一系列戶外休閑運動賽事活動,并從產業發展角度出發,力爭打造出在行業內具有權威性和國際影響力的賽事、節會、活動,搭建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助力成都市戶外休閑運動管理的高效運行。
成都市體育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