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紅霞 陳昊
2月20日下午,成都市政協十六屆一次會議分組討論,在聯組會會場,1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成都政協委員聚坐一堂,回顧過往、對標先進、展望未來,為成都發展各抒己見、建言資政。照見走過的2022年,展望走進的2023年,現場討論熱烈,時時響起掌聲。
關于綠色低碳:
試點零碳園區,推行生活方式變革
聯組會上,成都市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成都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呂海波提出加快推動成都近零碳園區試點建設的建議。他說,截至2022年8月,已有湖北、浙江、上海、天津、四川、山西、重慶7省市,以及深圳、成都兩座城市,發布近零碳排放區建設實施方案。我省要求在2025年前,建成20個左右近零碳排放園區。成都市要求園區、工業企業、社區等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近零碳”建設路徑,2025年建成近零碳園區、工業企業等共不少于30個。去年7月以來,將長安靜脈產業園—成都環境集團環保園、綠色氫能產業功能區、中法成都生態園—神龍汽車及配套園、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4個園區納入全市近零碳排放園區首批試點,標志著成都近零碳排放園區創建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
“目前近零碳園區試點建設仍面臨指導標準體系不完善、試點建設路徑不清晰、長效機制保障不健全等問題。”呂海波逐一分析,并給出建議:統一近零碳園區標準、做好清晰專項規劃,優化近零碳園區建設路徑、加強數字科技支撐,強化體制機制保障、引導長遠良性發展等。
呂海波的發言引起了現場參會者的共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一座2000萬人口、可望見雪山的超大城市,這幾年來成都為綠色低碳的努力為市民所見——一年中可見雪山的天數,最多可達75天,“天藍地綠水清人和”之于成都,已日益呈現。去年1月貫通的100公里繞城一級綠道受到了市民普遍歡迎,“綠道招商”也成為成都的營商名片。
“成都人喜歡太陽天,但溫度升高會使臭氧指標上升,也提醒我們在發展制造業和生態環境之間保持平衡。”一位與會人士說,成都還是要圍繞空間、產業、交通、能源、市場結構優化調整來發力,在源頭上、根本上、系統上進行治理,不僅要推動進零碳園區試點,還要朝著零碳社區、零碳樓宇方向去努力。
“接下來,成都要對移動源的排放進行加大治理力度,通過各類措施有效降低移動能源排放。”有關方面人士透露,成都正在推進的“碳惠天府”,就是要進一步提高把公共交通、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在社區植樹進行平衡,把優質生態環境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塑造為成都發展獨特的新優勢。
關于科技成果轉化:
川藏鐵路萬億級市場,成果轉化要有效
聯組會上,西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顧興樹第二個發言,他的建議對準了由川藏鐵路牽引的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特色化發展。他認為,成都作為川藏鐵路建設“大后方”,有條件依據川藏鐵路建設可預見的發展前景及科技創新賦能潛力,搶占市場。
目前,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一期工程項目進入收尾階段。經過調研,顧興樹認為成都有高原鐵路的研發實力——擁有西南交通大學、中鐵二院、新筑股份等國內從事軌交通研發科研院所和鐵路傳統優勢企業集群,建有各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省重點實驗室84個,科研觸角幾乎覆蓋川藏鐵路建設中需要涉及的所有領域。但是,當前成都有影響力的科研平臺相對較少,圍繞產業鏈部署的暢通創新機制不暢,“鏈主”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務平臺缺乏有效的產學研協同機制,一些創新成果“躺”在實驗室或存在科研技術外流的現象,創新成果轉化能力較弱,把科研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還有差距。
顧興樹因此提出了建立健全頂層工作機制、精準對接川藏鐵路建設需求強鏈延鏈補鏈、提高產學研協作能力、推動各項成果落地轉化等建議。
科技成果轉化一直是“兩會”熱詞。聯組會上,與會人員認為,科技成果不僅要加大轉化力度,并且轉化要有成效。
去年,西部首個國家實驗室——天府實驗室進入實體化運行,標志著成都科技創新及本地轉化進入新階段。截止去年底,成都高新技術企業已達到11000余家,同比增長44%,呈現令人欣喜的態勢。
據悉,為了更好地統籌創新資源配置、構建大科創工作格局,成都將研究出臺科技創新轉化10條,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出高校,落地轉化。
關于親民親商熱線12345:
把市民和企業的事當成“天大的事”
參加聯組會的委員來自一線的有好幾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全科特需病房醫療組組長李玉函帶來了建議“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中西區總監龔明帶來了建議“用好破產法,促進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關系民生,一個關系經濟,都是廣受關注的公共話題。
去年,成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留下了多個精彩案例:“共享藥箱”等鄰里互動令人動容;企業“防疫泡泡”里,員工專注搞生產、趕訂單。
有關人士透露,去年成都“8·25”疫情中,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了1000多萬條,得到落實、處理的電話有158萬條,其他更多的是政策咨詢和安撫情緒電話。市民熱線服務個性的專班很讓人感動,市民滿意度都在95%以上,“高分的原因,在于把一件件市民的事都當成天大的事了。”
1月28日,成都“12345親清在線”正式上線,旨在全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優質、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服務。據有關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場主體累計已經達到了363.89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
“成都要打造好政企互動的客服平臺,幫企業解難題。”成都正在建設全國首個天府中央法務區,以帶動全市形成良好的知識環境,真正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在成都發展有前景、有市場、有公平、有工作。“今年,成都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工作還可以進一步提升。”一位參會委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