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君芳

  2月21日,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成都市2023年民生實事工作目標(征求意見稿)與《政府工作報告》一并提交審議。民生實事一年接著一年干。今年成都計劃實施的86個民生實事項目具體是哪些?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交通出行

  1。推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續建地鐵8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27號線一期、30號線一期及市域(郊)鐵路成資S3線、成眉S5線等9個項目。開通試運營地鐵19號線二期。

  2。在重點區域開工建設公共停車場30個。

  3。打通中心城區“斷頭路”20條。

  4。拓展“智慧乘車”服務、提升市民出行體驗,上線地鐵乘車碼微信小程序,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

  5。建設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2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20公里。

  6。新開及優化接駁地鐵的公交線路20條。

  7。新建充電樁6萬個,新建新能源汽車換電站60座。

  8。完成城市道路井蓋病害治理2萬座,確保完好率不低于98%。

  9。建設天府綠道800公里、“回家的路”1000條。

  10。推進“照亮回家路”專項行動,解決城市道路照明“有路無燈、有燈不亮”問題2500個,實施市管路燈綠色智能照明提升2萬盞。

  11。對中心城區信號燈每季度完成1次全覆蓋配時優化調整。

  12。治理常態性交通堵點30處,打造停車治理示范片區23個,實施片區“微循環”10處。

  13。新增交通秩序嚴格管理路段115條,優化調整不合理停車點位200個。

  14。新建電動自行車停放示范場所不少于500處。

  二、市容環境

  15。實施“碳惠天府”機制建設深化行動,碳普惠用戶數達200萬個。

  16。新建、改擴建“口袋公園”20個。

  17。新增綠地面積1800公頃。

  18。打造特色街區20條,完成既有建筑片區風貌提升15個。

  19。創建“美麗街區”30個。

  20。實施城市排水防澇提升工程,覆蓋面積200萬平方米。

  21。實施灌區現代化改造10萬畝。

  22。創建水美鄉村20個。

  23。實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5萬畝。

  三、就業創業

  24。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1萬人,完成勞務品牌培訓5000人。

  25。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吸納7萬名高校畢業生來蓉留蓉就業創業。

  26。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70場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

  27。為退役軍人提供免費技能培訓800人次;面向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開展適應性培訓,培訓時長不少于80學時。

  28。依托青年人才驛站服務來蓉求職青年1.5萬人次。

  29。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健全新就業形態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服務新就業形態人員32萬。

  四、扶貧解困

  30。符合代繳條件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最低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率達100%。

  31。當全市CPI相關指數達到發放條件時向全市困難群體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32。完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不少于20個。

  33。在消防水源缺乏的經營性村(居)民自建房集中連片區域建設供水設施不少于23個。

  34。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100%。

  35。為符合條件的建檔困難職工提供生活、醫療、助學救助,實現應助盡助。

  36。為60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獨立式煙感報警器6000戶。

  37。為環衛工人免費健康體檢1萬人。

  五、教育助學

  38。持續增加學位供給、推進教育服務均等化,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0所,新增學位8萬個;新增普通高中學位不少于4700個。

  39。培育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不少于60所。

  40。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比上一年度增長1%,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比上一年度增長2%。

  41。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城鄉低保家庭學生及特困供養人員中的優秀非住宿學生給予助學補助;對公辦中職學校成都籍學生及非成都籍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住宿費,對民辦中職學校符合免費條件的學生給予住宿費補助。

  42。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課每兩周不低于1課時,專職教師配備率不低于75%。

  43。為大學生募集實踐崗位不少于1萬個。

  44。組織在蓉高校大學生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參與不少于10萬人次。

  45。建設未成年人保護示范鎮(街道)9個、未成年人保護陣地3個。

  六、醫療養老

  46。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完成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三期項目建設,新增救治床位800張。

  47。在做好現有12條心理援助熱線服務的基礎上,再新增1條24小時熱線,全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務不少于1.3萬人次。

  48。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在醫療資源相對短缺地區建設縣(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15個。

  49。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率達98%。

  50。免費救助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做到應救盡救,社區管理率達90%。

  51?;踞t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

  52。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20個。

  53?;攫B老保險參保覆蓋率不低于93%。

  七、食藥安全

  54。開展藥品零售環節價格行為規范提升工作,重點查處未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全年覆蓋檢查藥店1000家。

  55。全新打造食安科普體驗站系統,建設“食安科普云街區”,全年開展科普體驗活動200場。

  56。在用餐人數300人以上的托幼機構食堂、用餐人數5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用餐人數或者供餐人數超過1000人的醫院及養老機構食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配備率達100%。

  57。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用械用妝,全年收集、核實、評價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不少于2.8萬份。

  八、文體惠民

  58。新增認定歷史建筑不少于20處,修繕歷史建筑10處。

  59。建設成都市運動促進健康服務站點230個、社區運動角100個,打造社區級智慧運動健身示范社區80個。

  60。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460萬人次。

  61。開展“愛成都·迎大運”全民健身活動4600場次、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5000名、國民體質監測12萬人。

  62?!坝H民化”改造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6個。

  63。舉辦成都交響樂團普及性音樂會40場、“樂動蓉城”惠民音樂會32場。

  64。開展“文化四季風”品牌群眾文化活動不少于96場、公益文化藝術培訓不少于8000班次。

  65。新建科普基地15家。

  九、住房保障

  66。落實助企紓困,精準實施住房公積金緩繳降比、差異化政策,全年精準服務我市民營企業500家以上。

  67。推動成德眉資公積金靈活繳存政策協同,同城化區域內全年參與靈活繳存不少于1.5萬人。

  68。支持蓉漂和無房職工租房提取住房公積金不少于80萬人次、20億元。

  69。完成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不少于80戶。

  70?;I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萬套(間)、人才公寓5000套,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8000戶。

  71。實施棚戶區改造3062戶、農村危房改造100戶、城中村改造2448戶。

  72。完成老舊院落改造616個,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1500臺。

  73。推進居民小區(院落)供配電設施移交3000個。

  十、便民服務

  74。強化對西部山區極端天氣預警預報能力,新建X波段相控陣雷達3部。

  75。實施社區微更新項目345個。

  76。優化天府市民云服務平臺,新增市級服務15項、場景和專區服務3項,新增優化區(市)縣特色服務50項,依托“社智在線”發布社區活動、公共空間預約、需求調查等1萬場次。

  77。新建社區法律之家24個、法治文化設施5處。

  78。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23萬人次。

  79。開工建設體育、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120個。

  80。建設市級減災社區15個,建設應急社會救援三級標準隊伍10支。

  81。打造應急管理和安全文化宣傳示范陣地60個,組織開展應急技能體驗、安全宣傳教育等活動100場,覆蓋人群不少于100萬。

  82。在龍門山和岷江沿線增設防災警報設備10臺,建設人口疏散示范基地5個,發放應急包等人防用品1.5萬個。

  83。推出“同城通辦”稅費服務,實現14類230項涉稅事項全城辦、就近辦、便捷辦。

  84。在全市稅務系統建成“楓橋式”稅務分局(所)22個,在法律政策允許范圍內通過對話協商方式解決涉稅爭議,切實維護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

  85。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新建智慧社區300個。

  86。建設智慧小區、數智鄉村不少于3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