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蕓)成都將如何發揮創新平臺功能作用,支撐引領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在招引高能級“鏈主”企業方面,成都有哪些舉措?2月28日,解讀《關于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新聞發布會舉行,相關負責人對政策進行了解讀。
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陳健表示,政策內容聚焦“高質量發展”,著眼“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精準配置資源要素、全力做優服務保障三個方面出臺了十條措施。
目前,成都已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139個,這些創新平臺將如何發揮功能作用,支撐引領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旭介紹說,成都將從支持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平臺開放共享、促進平臺成果轉化、發展技術交易市場四個方面發揮科創平臺的強鏈聚鏈功能。
圍繞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成都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柳樹國介紹說,2023年,成都將從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提升國際陸港樞紐能級、實施物流產業建圈強鏈三個方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政策還從提能級、強協作、促融合等方面支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成都市經信局總工程師代蘭表示,在提能級方面,成都對新“上規、上市、上云、上榜”企業進行綜合評定,對先進區(市)縣給予激勵支持;在強協作方面,重點對“鏈主”企業新引進與自身沒有資產關聯的配套企業或者通過集中采購等方式將本地配套企業納入供應鏈體系的,由區(市)縣對“鏈主”及配套企業給予綜合支持;在促融合方面,著眼以資金鏈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鼓勵金融機構圍繞“鏈主”企業需求開展供應鏈金融創新。
“鏈主”企業是產業建圈強鏈的主引擎。成都市投促局副局長龐文中表示,為招引高能級“鏈主”企業,成都將對“鏈主”重大產業化項目、補齊產業鏈薄弱環節的功能性項目,在項目用地、固定資產投資補貼等方面“一事一議”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對“鏈主”企業投資項目,做好從簽約、注冊到投運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成都產業集團副總經理袁水全表示,成都產業集團將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對做強主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捕捉未來產業的重要作用,助力成都加快形成產業梯度清晰、競爭優勢突出、動能轉換有力的制造業新體系,全面提升制造業發展質量和能級。
圍繞政策提出的強化重點產業資源能源保障,代蘭表示,在電網建設上,成都將著力增強企業用能保障的穩定性,深入推進“蓉耀工程”,同時,補齊本地電源短板,多能互補增強極端情況下電網安全韌性。在用地保障上,從用地供給、用地轉讓、用地管理、用地經營四方面推出舉措,如支持重點產業鏈上的先進制造業“工業上樓”;積極探索新型產業用地、混合產業用地的供給方式、管理模式創新;支持國有企業運用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