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中,明確成都要發揮“頭雁引領”作用,賦予建設全省創新人才集聚高地主要承載區的定位。對此,成都將采取哪些創新舉措?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陽夷作了介紹。

  每年擬遴選800名高層次人才

  陽夷介紹,成都將圍繞壯大院士隊伍,深化校院企地協同,“一人一策”共同引育院士、院士后備人才。圍繞集聚科技領軍人才,大力實施“蓉漂計劃”“蓉城英才計劃”“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每年擬遴選高層次人才800名,出臺海外高層次人才直通車機制等政策,面向全球招募天府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發布急需緊缺人才榜單,擴大“蓉漂”品牌國際影響力、人才感召力。

  在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方面,成都將兌現博士后支持政策,最高給予博士后76萬元資助,建強博士后“兩站一基地”、對新設站點給予20萬元資助,每年招收博士后1000人。圍繞培養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實施卓越工程師培育專項行動,遴選支持“成都工匠”,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要發展,平臺來支撐,陽夷介紹了成都的舉措。首先是強化源頭創新,制定西部(成都)科學城專項政策,加快建設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高水平建設運行4個方向天府實驗室,構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形成服務戰略大后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通過給予重點用人主體最高500萬元引育獎勵等方式,支持高校院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科研機構。

  其次是促進成果轉化,出臺“科技成果轉化10條”,布局建設更多產業技術創新平臺,深化11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建設,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培育壯大一批科技領軍企業。

  高質量建設“蓉漂人才公園”

  做好服務,才能讓更多人才與成都雙向奔赴。陽夷說,圍繞優化人才雙創服務,成都將實施人才企業上市梯度培育計劃,做大“科創投”“人才貸”,充分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效能。圍繞優化人才生活服務,加快構建“15分鐘公服圈”,加強人才安居保障,讓廣大人才“蓉漂之后再無漂泊”。圍繞優化人才綜合服務,深入實施“百名領導聯系千名專家、千名干部服務萬名人才”行動,高質量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蓉漂人才公園”。

  陽夷特別介紹了將上線的成都智慧人才服務平臺。平臺將集成國家、省、市、區四級具有代表性的人才政策,面向各類人才宣傳推送,通過政策智能化匹配、一站式申報和可視化服務,推動從“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轉變。

  “成都將圍繞平臺共建,依托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等,共建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加快建設運營全省創新共同體、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陽夷表示,此外,成都還將圍繞人才共引,發布成都都市圈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共辦“蓉漂人才薈”“蓉漂人才日”等重大活動。(記者 江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