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雷倢
3月2日,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3公園城市花粉指數正式發布。
根據氣象監測資料顯示,成都今年于2月24日正式入春。隨著天氣回暖,梅花、櫻花、海棠花等競相開放,踏青賞花的人數也大幅提升。但在春天的“氣息”中,花粉過敏人群卻被“花粉癥”困擾。所謂花粉癥,是指漂浮在空氣中的花粉在與人體發生接觸后,導致人體產生一系列的過敏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疹、支氣管炎和哮喘等,在成都有較高發病率。
據資料顯示,市民們喜歡觀賞的大部分春花為“蟲媒花”,即靠昆蟲來傳播授粉的花。這類花大多數鮮艷美麗,有芳香等氣味,花粉粒比較大,容易粘成塊塊,不易被風吹散,也不會大面積飄散,不易造成花粉過敏,此類花卉不是導致花粉過敏的“元兇”,但有少數人會對油菜花等花粉過敏。
導致花粉過敏的“元兇”大部分是那些無香、無色、無味,甚至看起來不像會開花的樹類、雜草類植物。此類花為“風媒花”,由于其花粉產量大,在風力作用下散布面積較大,容易吸進呼吸道導致過敏。主要種類有:懸鈴木、柏樹、楊樹、杉樹、構樹、蒿草等,也有小部分花香濃烈的植物會導致花粉過敏,如:石楠、野扇花等。
花粉癥的主要癥狀有:鼻子癢、鼻子堵、流清鼻涕、打噴嚏;眼睛紅腫、癢、流眼淚;咳嗽不斷;皮疹、皮膚瘙癢;呼吸急湊、哮喘等。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植物科學研究院院長劉曉莉介紹,該院專門成立監測小組持續監測空氣花粉濃度,研究制定公園城市花粉指數,結合近期成都區域各類花卉開放情況和市民出游賞花需求,正式發布了2023年公園城市花粉指數。
據該監測小組負責人李夢霞介紹,雖然近期開花植物種類多為“蟲媒花”,但仍有少數強致敏植物開花,空氣花粉濃度一直維持在50粒/千平方毫米左右,濃度較低,但3月1日,花粉濃度已經上升為85粒/千平方毫米,花粉指數為二級,易引起輕度過敏,預計有11-25%的患者會出現癥狀。
近期成都市主要致敏植物為柏科的圓柏屬、扁柏屬植物、油菜花等。柏科植物在公園、小區造景中有廣泛應用,油菜花在成都周邊也廣泛種植。除此之外杉科、松科、石楠等致敏植物的花序也逐漸成熟。未來隨著后續氣溫的升高,強過敏季節會逐漸到來,過敏患者要注意避開這類致敏植物,出游時要做好防護。
據成都市氣象臺預測,未來幾天成都市以晴好天氣為主,最高氣溫會迅速上升到20℃以上,花粉濃度會有略微上升,但花粉指數整體還將維持在一級左右,較為適合出游,但郊野區域花粉致敏植物分布較多,出游期間要注意防范過敏。
[防護指南]
護:花粉時節,過敏人士外出時須戴好口罩、佩戴眼鏡或護目鏡等,盡量不穿易粘附花粉的外衣;回家盡量減少開窗,室內可使用空氣凈化器和有過濾功能的空調;過敏癥狀較為嚴重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花粉阻隔劑”,以減少花粉的吸入。
清:回家前,要把身上的花粉殘留物消除干凈,不要帶到居室內;回家后要對面部進行清洗,有過敏性鼻炎或者對花粉敏感的人,每天最好清洗鼻腔2-3次,必要時可用海鹽水清洗。
食:易感人群要多補充維生素,在烹飪時,可以多放點生姜,能幫助減輕因過敏導致的身體炎癥。
調:春天本來就容易讓人煩悶焦躁,尤其被漫天飛舞的花粉“騷擾”,會導致心情更差,所以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心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