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韻 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在擁擠的公交地鐵、人聲嘈雜的街道戴上耳機,可以享受“無人打擾”的閑適。然而不恰當地使用音頻設備,長時間暴露于高強度噪聲,小心未老先“聾”。3月3日,是第24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
怎樣戴耳機會損害聽力?成都疾控專家表示,戴耳機時要注意三點:一是音量和時間。“音量越大,時間就應越短,如提高到100分貝,僅4分鐘就可對聽力造成傷害。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如果我們聽80分貝聲級的聲音,那么每周安全聽聲時間應累計在40小時內。“ 二是環境。該專家提醒所處環境本身噪聲過大,例如公交地鐵上,會不自覺地調大耳機音量,容易損害聽力健康。三是設備衛生程度。如果平時不注意耳機清潔,還長時間佩戴,潮濕不通風,耳機就會變成“細菌、真菌培養皿”。
談及正確使用耳機,成都疾控專家建議,嘈雜環境盡量不用耳機,如果要用,最好選擇適合的主動降噪耳機,同時遵循“60—60”原則(音頻保持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連續使用6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每日佩戴耳機的總時長成年人最好不超過3至4個小時,未成年人不超過1至2個小時;睡覺時不佩戴耳機,不要自己睡了還讓耳朵熬夜;注意耳機清潔,日常可使用酒精棉片擦拭。
日常生活也要預防聽力損失,成都疾控專家為此支了七招——
遠離噪聲。遠離噪聲源,減少暴露時間;少煲電話粥,條件允許時使用免提;耳塞耳罩作防護,如改變不了環境,就要保護好自己。
監測噪聲。使用智能手機與應用程序,監測音頻設備與周邊環境的音量,讓噪聲可視化,提醒用耳安全。
用耳衛生。避免用棉棒或硬物掏耳朵,如存在耵聹(耳屎)影響聽力,前往醫院處理;不將液體或異物放入耳內;游泳應選擇符合衛生標準的場所,游泳前后檢查耳朵。
輕擤鼻涕。用力吸擤鼻涕易引起中耳炎,進而影響聽力,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擤另一側鼻孔,再交換。
遵醫用藥。避免耳毒性藥物,合理就醫遵醫囑。
休息放松,心態平衡。壓力大、經常熬夜、勞累易影響聽力,努力工作的同時也不要忘休息,放松繃緊的神經。
檢查聽力,及時就醫。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