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雷倢
3月26日,民航2023夏秋航季開啟,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迎來重大變化:進入第五個航季的主樞紐——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運營國際(地區)航班。
![首架國際進港航班通過水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供圖](https://n.sinaimg.cn/sc/transform/35/w550h285/20230327/7470-6e397a4f277512a48c7e5f4f27820986.jpg)
這并非簡單的航線增加。“天府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將得到真正、完全體現。”四川省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天府機場作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主樞紐的輻射效能將愈發顯著。
對于開放四川而言,天府機場開通國際航線,標志著成都正式成為繼北京、上海后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標志著中國西南地區聯通世界的“新國門”正式開啟。
主樞紐已“歸位”,“兩場一體”運營的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如何“飛”得更高?
![天府機場首架抵達的洲際航班。韋維 攝](https://n.sinaimg.cn/sc/transform/59/w550h309/20230327/cce0-77a98e9c5a0a09fd25e10cbfe577f383.jpg)
做強中轉,打造國際樞紐機場
眾所周知,一座機場是否樞紐機場,與規模大小沒有關系,而是能不能方便、快捷地中轉。樞紐的實質是通過航班、航線把各地較為分散的旅客集中溢出,再向其他地方輸送。業界認為,成熟的樞紐機場旅客中轉率應達到30%以上,MCT(最少轉機時間)平均在90分鐘左右。
MCT是旅客和其行李在航站樓、機場或者城市等特定范圍的地點,完成上一段航班行程后,能夠順利搭乘下一段銜接航班所需要的最短時間間隔。如何縮短間隔?不僅需要密集的航線網絡,還需要航班與航班之間的搭配。打造“航班波”是公認有效減少MCT、提高中轉率的方式。
作為一座新建機場,天府機場從投運之初,就貫徹了打造“航班波”的理念。四川省機場集團戰略發展部相關人士介紹,天府機場借鑒了紐約、亞特蘭大、東京等國際大型航空樞紐運行方式,由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牽頭,組織協調機場、航空公司等,圍繞打造“五進五出”航班波,對航線網絡、航班時刻等進行布局,在一天內形成了五個進港和五個出港的高峰時段,進出港航班有效銜接。
這一舉措效果是明顯的。數據顯示,至第四個航季,天府機場累計開通167個國內航點、200多條國內航線,覆蓋數量居全國第四,旅客中轉率在2022年底達到了20%,處于國內一流水平。天府機場的“五進五出”航班波,已具有了國際一流樞紐機場的特征。
國際(地區)航班轉場后,中轉率會進一步提升么?“這是一個新挑戰。”成都天府機場分公司負責人表示,此前天府機場主要是圍繞國內航班波建設和航網結構進行打造,而今后,既要繼續強化國內航班中轉銜接,還要強化國內航班和國際航班的高效互轉。
暢通國內國際互轉通道,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航線網絡的密集——通過繁忙的國內、國際航班,更好地聚集客流,實現中轉。
步子已經邁開。本次新航季開啟后,天府機場國內航線的航班量進一步增加,國內航點通達性提升到了全國第三;四川培養的兩個省內支線樞紐機場——西昌機場、達州機場,與天府機場的聯系也更為密切,日航班量超20班次。國際(地區)航線方面,初期開通30余條、連接五大洲,國航、川航等主力航司正在大力復航國際航線。
新開國際航線亦有考量。“成都樞紐具有西向南向的區位優勢。”成都天府機場分公司負責人表示,新開國際航線,將以開拓亞洲航線作為先手棋,穩步推進北美和歐洲航線開發,進一步提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輻射能力和影響力。
![天府機場旅客辦理托運。韋維 攝](https://n.sinaimg.cn/sc/transform/161/w550h411/20230327/5611-592105c9a1d6c372f82e602ce2a335bd.jpg)
做強貨運,建設“航空大都市”
二十一世紀初,《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風靡全球,書中提及的“航空大都市”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所接受和推崇。被譽為“全球航空經濟第一人”的約翰·D·卡薩達采集了全球20多個著名國際機場建設實例,通過建立概念模型并證明,機場已經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結點、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不斷地吸引著眾多的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聚集到其周圍。他認為,這種依托綜合航空運輸體系迅速崛起的未來城市形態,將成為城市化的新模式,是全球城市的未來。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座機場、特別是一座樞紐機場,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活躍的臨空經濟中,航空貨運是關鍵的一環。
2015年,約翰·D·卡薩達曾來蓉參加在成都舉行的世界機場城市大會,他告誡,“成都航空經濟旅客運輸和貨運都要發力”。當時,成都正在謀劃建設第二機場,約翰·D·卡薩達提出建議,兩座機場一定要有功能區分。
在成都,與活躍的客運市場相比,航空貨運相對是“短板”。不過這兩年,成都航空貨運增長迅猛,尤其是2022年,在旅客吞吐量拿下全國城市排名第一的同時,成都機場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22.1萬噸,逆勢增長53.7%,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客貨共興”與成都天府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兩場一體”運營,密不可分。當天府機場成為“主樞紐”、承擔起絕大部分航班進出任務,雙流機場空出了更多的時刻和空域空間,能拿出更多的資源支持全貨機航線。
“一國際樞紐、一區域樞紐,這是兩座機場在成都國際航空樞紐中的不同定位。”四川省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四川在線記者說,天府機場定位為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雙流機場則定位為高質量區域航空樞紐。
在機場集團的戰略謀劃里,雙流機場趁航班減量空檔期,要加快提質改造,提升能力并積蓄發展動能。今后,將著力打造國內主要城市精品商務快線,以及公務航空市場;同時大力發展航空貨運,以歐洲、北美、東盟航線為重點,織密貨運航線網絡,繼續深化與遞四方、宏遠、愛派克斯、德迅、菲尼克斯等物流龍頭企業戰略合作,新開或加密貨運航線。
接受機場功能的輻射,成都市雙流區的臨空經濟業態也在悄悄轉變。雙流提出,將加強航空產業生態培育,在機場附近打造國際空港經濟區、國際空港商務區,推動航空經濟以航空運營為主向“航空運營+航空制造維修+航空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