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凌晨5點18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跑道上,一架柬埔寨航空A320客機啟動引擎,滑行、加速、起飛,乘著黎明,直飛金邊。

  這天,伴隨著2023年夏航季的到來,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運行的國際客運航班,全部轉場至天府國際機場,港澳臺地區客運航班也臨時轉場至天府國際機場運行。

  四通八達的國際航線,讓成都東部新區拿到了一張嵌入全球網絡的入場券,開啟了臨空經濟發展的新征程。

  01 新機遇

  一覺醒來春有信。天府國際機場國際航班運行,讓成都東部新區開始面向世界,迎來送往。

  根據天府國際機場發布的信息,新航季初期,將開通30余條國際、港澳臺地區航線,覆蓋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中東、中亞、東亞、南亞、東南亞等亞洲地區。同時,國內核心干線、公商務干線、熱門旅游航線和重要中轉航線也將進一步加密。

  在機場T1航站樓,不時有各類接駁車輛抵達,出境旅客攜帶行李依次通關,熱鬧的場面與另一側的T2航站樓隔空呼應,國際國內航線兩翼齊飛。

  26日當天,天府國際機場計劃執行航班約900架次,預計保障旅客約12萬人次。其中轉場帶來的新增國際(地區)航班30余架次,旅客超過3500人次,而國內航點通達性也提升至全國第三。

  根據2021年中國民航局發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從2023年開始,民航業將從前兩年的恢復期和積蓄期,進入增長期和釋放期,重點要擴大國內市場、恢復國際市場,釋放改革成效,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提升容量規模和質量效率。

  恰逢這一關鍵節點,天府國際機場全球航線進一步恢復和拓展,將更好地滿足旅客多樣化出行需求,為成渝地區提升對外交往便利度,深度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3月21日,成都東部新區剛剛舉行了“享中轉 天府飛”天府國際機場復合型樞紐中轉打造暨政策發布會,計劃與天府國際機場、航空公司及OTA平臺一道,充分發揮各方優勢,運用“五進五出”航班波,持續提升機場國際中轉核心競爭力。

  “航班更密,寬體飛機多了起來。”這是國際航班轉至天府國際機場后,給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口岸與樞紐建設組負責人劉湘最直觀的感受。

  即將到來的成都大運會,將讓成都東部新區真切感受到龐大流量匯聚衍生的平臺效應、品牌效應,顯現成都“城市會客廳”的價值。

  “國際航班運行后,天府國際機場作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主樞紐的功能才真正得以實現,這對成都東部新區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3月26日,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曹允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位被稱為“中國臨空經濟理論首創者”的大學教授,在成都東部新區成立之初,就曾親臨,為新區臨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這句話在當時并非首次提出,但對于坐擁天府國際機場的成都東部新區來說,一如初聽般振聾發聵。

  02 新動能

  盡管“走向世界”的這一天因疫情影響姍姍來遲,但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建設的成效始終在不斷刷新。

  3月26日,在9.3平方公里的國際空港經濟區(東部新區片區),建設場景依舊是一片火熱,大貨車絡繹不絕,工地內進行著場平、挖基、焊接,“嘭次嘭次…吱哐哐哐…吱當當當當”這些聲音就像這里的心跳,一刻不停。

  國際航班轉場釋放的動能,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注入這片區域。

  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航空物流負責人張凱潔談到,目前已經有不少物流相關企業來到成都東部新區,就入駐事宜進行了深入洽談。“隨著天府國際機場國內國際航班的增加,未來物流載體需求將越來越大。”

  在國際空港經濟區(東部新區片區),成排的貨站沿北一線拔節而起,產業園區陸續褪去綠網展現形態。其中國際貨站、普洛斯天府空港國際航空智慧物聯港等3個物流項目將在年內投產運營,順豐綜合物流樞紐基地、海晨智慧供應鏈物流中心、豐樹空港電商物流平臺等4個項目已動工建設。

  在加快航空物流供應鏈產業聚集的同時,成都國際空港經濟區(東部新區片區)臨空研發制造產業發展,也在同步跟進。

  目前,作為首批產業社區項目之一天府國際智慧物流供應鏈產業社區已經進入室內裝修階段,臨空制造工業總部基地、航空經濟總部基地項目也在今年2月集中開工。

  成都東部新區空港新城投資有限公司項目建設負責人何巡軍介紹,除了前期落地的物流貨站這類剛需項目是企業自己拿地建設外,更多的工業類項目,是由國有平臺公司按照錨定的產業細分賽道,通過定制化兼具普適性的設計,包裝策劃一批標準化的廠房,招引企業入駐。“工業類項目拿地,需要更充分地考慮企業能級和投資力度。在土地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采取合理的開發策略,才能為更多龍頭企業入駐、產業迭代升級預留足夠的承載空間。”

  何巡軍說,國際航班轉場之后,最先帶來的就是客流、物流的變化,“這促使我們以更快的步伐推進項目建設,通過服務保障機場,筑強基本和核心功能,實現自身的發展。”

  “巢”筑好了,怎么“引鳳”是關鍵。在此之前,成都東部新區在航空物流、研發制造等項目招引上持續發力,不僅引進了深圳海目星這類智能裝備制造龍頭企業,還開啟了四川省首個飛機拆解業務,填補了四川省航空產業鏈末端空白領域,國內首架A321客改貨業務也將在成都東部新區開展。

  天府國際機場口岸開放,國際航線運行,又讓新區發展進出口貿易具備了基礎條件。成都東部新區航空和口岸經濟局商貿消費組負責人趙婷婷表示,下一步,新區臨空經濟將加強國際供應鏈、進出口貿易、國際消費、跨境電商產業招引,充分運用好口岸功能拓展產業布局。

  時下,曹允春也對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發展提出建議,除了挖掘資源稟賦,發展有特質性臨空產業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港—產—城”科學發展體系建設,“要不斷完善交通、醫療、教育、娛樂等配套設施,留住高端人才,才能發展高端產業。”

  03 新優勢

  過去一個月,劉湘和同事頻繁奔波于機場、航空公司和民航部門,協調機場貨站等指定監管場地驗收,協助航空公司制定新開航線的計劃,為入駐天府國際機場的海關、邊檢和出入境管理部門等數百名口岸工作人員,提供后勤保障。

  他很實際地說,“只有他們入駐辦公了,口岸功能才真正具備,否則國際航班根本無法起降,再多的國際旅客和貨物也無法進出。”

  這句話背后,是成都東部新區依托天府國際機場發展臨空經濟的邏輯。

  航班轉場為成都東部新區引流將是不爭的事實。但還有一點不能忽略,一架客機,不僅有客艙,還有貨艙。是的,成都東部新區的目光已經盯向了一個地方——航空貨運。

  2020年以來,國家民航局連續發布《關于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旗幟鮮明地提出航空物流業要“客貨并舉”協同發展。

  2022年11月,成都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納入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航空貨運不僅能讓民航業獲利,更能給機場周邊帶來強大的產業聚集效應,通過貨運提能推動產業提檔。”劉湘說。

  目前,成都市現有的20條全貨機航線在雙流國際機場運營,天府國際機場的貨運主要依托客運航班的腹艙帶貨。

  劉湘介紹,當前,新區將利用豐富的航線網絡,提升腹艙帶貨全球輻射能力,加速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企業聚集,全力推動全貨運航線開通。在做強運輸通道的同時,重點導入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時間偏好強的適空產業,通過貨運推動產業提能,形成螺旋式上升格局。

  四川川航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期川航物流就全貨機在天府國際機場運行進行了多次調研和評估,規劃全貨機兩場運營的相關方案,各項工作在緊鑼密鼓籌備當中,相信不久就會迎來川航全貨機的天府國際機場的首飛。

  隨著國際貨運的繁榮,依托機場樞紐在更高端、更縱深的程度上直接參與到國際分工,做強臨空經濟助力城市發展,已成為迫切的任務。當前,國內航空貨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作為航空公司、物流供應鏈企業和適空產業,憑什么要選擇來成都東部新區?

  從貨運能力來說,天府國際機場不僅擁有豐富的國際航線,同時機場跑道可滿足空客A380起降,波音747滿載起降。

  乘機場之優勢,成都東部新區已先期建好了各類物流貨站,為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機場海關通勤能力,新區增加了海關人力物力配備,保障口岸24小時在線,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為加快經營主體培育、客貨運中轉集散,成都東部新區出臺了《關于支持天府航空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并在3月21日發布了實施細則。

  為增強機場地面交通通行能力,目前國際空港經濟區(東部新區片區)15個道路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全速推進,全面提升物流設施增值服務能力。隨著航空貨運吞吐量的增加,成都東部新區還將加大多式聯運航空集裝運輸設備應用與推廣,建設空鐵、公空等聯運轉運場站和裝卸設施,提高航空物流設施的系統性、兼容性,打造立體化多式聯運物流體系。

  “未來,成都東部新區的地面,肯定會和頭頂上的天空一樣繁忙。”劉湘和他的同事們都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