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雙減”后,如何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收費問題?3月29日,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獲悉,成都在2022年1月實施《成都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實施細則》之后,近日又出臺了《成都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至此,成都市實現了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全覆蓋”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成都市創新“雙管齊下”,實現“首尾兼顧”監管目的。一方面,由成都市發改委牽頭,會同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并修訂《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明確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外區域基準收費標準及浮動幅度;另一方面,成都市教育局會同成都市金融監管局等部門在全國試點城市中首創以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并行的“雙管齊下”方式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綜合監管,最大程度發揮了風險保證金的風險化解作用,最大限度保障學員和家長的資金安全。

  同時,成都市限額“一次性收費”,強化學員(家長)風險意識。《實施細則》重申了“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等政策要求。此外,《實施細則》還要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防止一次性收費過多增加資金風險和家長負擔,最大限度避免隱患發生,切實維護學員(家長)合法權益。